未见岩风晨下鹤,只闻涧月夜鸣蜩。
道人不是悲秋客,黄菊丹枫相对愁。”
茅山本就是华夏胜地,来往之人繁多,景色更是宜人,呼吸着山间灵气,家乐也是不由得心中舒畅,怪不得那些佛道都愿意做隐修,这山林之间,确是更甚于繁华人间,红尘炼心,修行,却还是要在这般修行之地才行。
一条山道出现在众人眼前,奔走不足千步,便是一座道观出现在众人面前。
“上清观!”
这是茅山对外的道观,以茅山的名头,自然是不缺乏信徒,基本每日里,都会有人来上清观内祈福,茅山封山,但也不代表就与外界完全隔绝了,上清观便是这一丝联系,上清观修的不小,千年积累,这上清观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茅山的门面。
家乐远远看去,便是能够看到上清观内那鼎盛的香火气。
茅山有两种道士,一种是修炼长生之法的,就像是家乐这种,还有一种,却是不修法,只参道,他们诵阅道经,感悟自然之道,唤名“清修”,虽是不能长生,但是这些清修论及对道的领悟,境界高度,或许更甚于他们这些修习长生法的修士。
有些清修,悟道百年,一朝得道,就能阴神有成,直入炼神境,便如那些白日飞升的大儒、百家子一般。
上清观内便是没有道士,只有清修。
茅山之内的俗事,也是大多交由上清观内清修处理。
“必庸师叔!”
似乎是已经知道有人上山,一位古稀道士已经是出现在了上清观大门前,一同出来的还有几位清修,仔细感受却是能够发现,这些清修虽然是没有半点法力在身,但是他们却能给人一种,在修士身上都不能感受到的平和宁静之感。
家乐看着眼前的必庸,这位老道应该已经是年近百岁,心境修持,竟是比家乐还高,恐怕距离那传说中的一步阴神也不远了,终究是受了天地的限制,这般天地,不仅是修炼艰难,悟道也是晦涩,若是放在上古,这位师叔祖恐怕已经是功成阴神,甚至是更高了吧。
在家乐来到他们面前的时候,必庸便是有意无意的将目光凝聚在了他的身上,必庸虽然是没有修为,但是神魂受到悟道加持,感觉最是灵敏,恐怕已经是看出了家乐的修为,不,可能在家乐出现在茅山的时候,就已经被其感受到了。
必字辈!
清修和法修的讲究不一样,在茅山,清修是不必遵从金丹赐字的规矩的,这位必庸师叔祖,应该是家乐师祖那一代的,辈分却是高的很,九叔看见其也是非常的高兴,径直来到必庸身前便是一礼。
看着九叔,看着家乐,必庸竟也是露出了一份笑容,这笑容中有着欣慰,有着欢喜,不一而足。
“早起便觉紫气东来,如今一看,果然不假,阴阳一脉自师兄以下便是有些没落,蹉跎一代,如今终于归山,当真是可喜可贺,茅山九脉再聚,必将让我茅山再唤兴盛之机,小九,四目,你们没有辜负山主和师兄的期望啊。”
九叔和四目闻言竟是有些泪目,“脉主,这是必庸师叔祖,掌上清观已经三十年。”
说完,九叔又是给必庸介绍家乐。
“师叔,这是家乐,四目的弟子,前不久刚刚突破化神境,弟子已经是将脉主交给家乐,阴阳一脉能否兴盛,还要看家乐的。”
家乐也是没有托大,快步上前,便是一礼。
“家乐见过师叔祖。”
无论是辈分,还是心境,这必庸都是值得家乐尊重。
必庸缓缓点头,脸上欢喜更甚,“承风,敲响金钟,迎我茅山阴阳一脉,重归山门。”
话音落下,必庸身后一位清修径直返回观内。
冬!冬!冬!
······
金钟摇动,三十二响,茅山皆动。
茅山封山,除了上清观,已经是几乎不和外界联系,百年之内,更是除了上次灭百里花亭时敲了一次金钟之外,金钟就再没有动过,如今金钟竟然再次敲响,还是三十二响,整个茅山都是惊动了,不知发生了何事。
山主子胤,从修炼中惊醒,一目扫及上清观前的家乐等人,尤其是家乐,山主子胤可是炼神境修为,自然是一眼便看出了家乐的修为境界,对于家乐,山主子胤可是印象深刻,毕竟上次攻伐百里花亭的时候,师叔祖就是附身家乐。
那个时候,山主子胤便是发现家乐天赋绝佳,更是在弱龄突破炼气境,这已经是比过了茅山这一代的所有弟子。
当时山主子胤的本意是将家乐带回茅山精心培养的,以山主子胤的估计,有茅山培养,家乐恐怕十年之内就能突破化神境。
不过,这个想法当时便是被师叔祖给否了,没有办法,山主子胤也只能作罢。
只是山主子胤怎么也想不到,这才是多久,家乐竟是在短短一两年的时间里,便是突破化神境功成,而且看家乐的气息,恐怕还不是普通的化神境。
还丹七转以上!
不,气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