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二十七章 继续“在路上”(1 / 2)  华娱1981:从西游记开始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章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最新网址:m.biquwenx.net
    订婚宴之后,陈父陈母又在京城待了两天,便要回家了,他们的工作倒是不要紧,可陈小阳不能不上学。

    这次来京城,原本是不打算带她过来的,可亲姐姐结婚,当妹妹不出席,总归说不过去,再加上这丫头手段用尽,陈父陈母也只能妥协。

    反正二女儿就是个学渣,初中毕业没考上中专……

    没错,就是中专。

    这年头,中专的含金量可比高中要强得多了。

    中专毕业之后,能直接分配工作。

    铁饭碗。

    上高中的话,如果考不上大学,屁用没有。

    陈小阳的学习成绩长期混迹于班级底层,表现一直很稳定,考不上中专,自然在情理之中。

    好在父母都是文艺圈的,托人找关系,随后把这丫头给送进了鞍山曲艺团学员班,现在主攻……相声。

    比当初陈小旭进杂技团顶大缸还扯淡。

    不过这丫头嘴皮子确实利索,如果能踏实下来学的话,未来说不定还能混个东北笑星什么的。

    送走了父母妹妹,陈小旭也回了剧组,《红楼梦》正月二十五重新集中,开始拍摄工作,她也不好一直赖着不回去。

    与此同时,《西游记》剧组也从云南回来了。

    顾北第一时间就去找了杨婕导演,和老太太商量后面的工作,三月中旬出发前往北戴河拍摄石猴出世等一些镜头。

    随后就要南下江西,拍《智激美猴王》和《夺宝莲花洞》剩下的一些戏,等到六月份再北上吉林长白山,集中拍摄《大战红孩儿》。

    再往后……

    好像这一年的时间又要被占满了。

    顾北明显能感觉到,剧组的工作明显变得紧凑了。

    听杨婕导演的意思,台里对剧组的工作效率好像不怎么满意,还有人在会上提出,照这么拍下去,纯粹就是在浪费钱。

    与其这么拖拖拉拉的,不如趁早把《西游记》这个项目拿掉。

    人家管这叫及时止损。

    杨婕当然不干,在会上和那些人大吵了一架。

    但是,她也明白,经常有人说怪话,剧组要是再不抓紧的话,迟早会有变故。

    可问题是,工作效率不是嘴上说说就能快起来的。

    最为现实的问题就是,摄像机只有一台。

    不但只有一台,还是台里最老旧的一台300p的摄像机。

    王翀秋老师每次聚焦,都费老鼻子劲了。

    如果不仔细调试聚焦,画面就会显得很虚,其实就算调到最好,照样还是有点儿虚,就像加了柔光镜一样。

    尽管剧组上下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这台老古董,可它还是时不时的出毛病。

    修理维护工作是几乎每天拍摄结束回来都要做的,而且,《西游记》剧组的拍摄环境不是高山丛林,就是洞穴峡谷,不论下雨晴天,不论酷暑严寒,这台老古董都得坚持工作,很少有休息的时候。

    也实在难为它老人家了,这么老旧的一台机器,能够凑合到现在,还没报废,不说是奇迹吧,也绝对是撞大运了。

    另外,剧组的录像机是台一寸机,摄像机和录像机是分体的,非常笨重,上山下河都得靠人背着。

    年前在云南石林拍摄《智激美猴王》里的公主骑马追兔子的戏时,因为要拍公主的主观镜头,当时李成儒买了两只兔子,在野地里放下后,兔子一溜烟地逃走了。

    王翀秋老师只能扛着摄像机跟着兔子跑,两个摄像助理抬着录像机跟着摄像机跑,还有人抱着监视器跟着摄像机跑,杨婕导演一个小老太太也得跟着监视器跑,一批人在中间帮忙拉着线。

    可以想象,那是一幅怎样的场景,十多个人拉成了一长串,就为了一个追兔子的镜头,等拍完,一帮人累得气喘吁吁,直接躺地上,好半晌都没缓过来。

    缺少设备,且设备陈旧,杨婕导演前后跟台里打了好几次报告,得到的回复永远都是,让剧组想办法克服困难。

    有困难,让剧组自行克服,现在居然还好意思说《西游记》的拍摄进度缓慢?

    真不知道那帮当领导的是怎么想的。

    顾北也想去找洪敏生发牢骚,可想想也只能作罢。

    毕竟,他还没到那个层面上呢。

    发牢骚又有个卵用。

    很快又要出发了,顾北趁着这两天没事,上班的时候,偷偷的留到了军艺。

    《红楼梦》剧组的一部分内景戏都在这里拍摄。

    据说,本来剧组是打算去京影厂的,可就在前段时间,京影厂突然宣布要拍摄电影版的《红楼梦》,负责的是业内的大导演谢铁骊。

    顾北得到这个消息的时候,甚至能想到王福林导演当时该多绝望。

    那种心情……

    大概和杨婕导演当初听说凌子枫要拍电影版的《西游记》时相差不多。

    陈小旭和顾北提起这件事的时候,也是忧心忡忡。

最新网址:m.biquwenx.net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