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二十七章:跟着米国混,金鑫园区【求追订Ⅱ】(3 / 5)  我有一个魔幻世界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也不好多说什么。

    毕竟这波是为了骗援助,这几位米国太君可得好吃好喝伺候着。

    除了分别抵达妙瓦底、内比都和仰光的三组先导摄制组之外。

    他们四人负责对妙瓦底医院和园区进行采访。

    先导摄制组主要拍摄当地的民俗、地理和文旅。

    这也是PBS的NOVA主要负责的纪录片项目。

    作为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就从事公共事务纪录片与公共电视频道。

    PBS在纪录片摄录领域的底蕴还是很深厚的。

    同时身处于仰光的摄制组还将拍摄一组Z变后的甸缅ZF情况。

    以此来证明甸缅新ZF的皿煮决心。

    这些都是“要饭”的老把戏了。

    甸缅人知道如何能让米国太君高兴起来。

    ZZ正确就是个最好的敲门砖。

    因为这符合白头鹰的全球“小弟”流战略。

    年龄比陈轩还大的丰田Hiace面包车摇摇晃晃的朝着湄S县驶去。

    陈某人就这样成为了米国太君的小跟班。

    只要跟着这帮太君混,有机会一次性就见到混迹于妙瓦底的佛教军高层以及甸缅ZF军的代表,顺带还能避免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当然,陈轩很聪明的选择装傻,并未询问和强调他们的目的地。

    表现出了“憨厚”、“老实”、给钱就办事的乖巧样子。

    约莫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后,面包车来到了湄S县的西区。

    时隔一周,这里的路上就多了不少暹罗军警。

    不少路段还拉起了警戒带。

    不过面包车驾驶员只是露了个脸就轻松通过了关隘。

    这些警戒措施更像是作秀。

    来到湄索河岸边的一处小型码头。

    早有三部十二座的快艇等候在埠口。

    陈轩跟着几个米国太君混,连【同域闪现】都省了,直接坐上了快艇。

    重返莫伊河,这一回他就像度假一样放松。

    不会担心泄密、更不用考虑逃跑的问题。

    那四个米国记者简单的向他介绍了一下主要工作职责。

    大意就是拍摄时需要帮忙携带设备和行装。

    另外,还需要叫他们起床、泡咖啡、跑腿、开车等杂务。

    基本上就是一位廉价的小跟班。

    好处就是包吃包住,这些米国太君怎么吃喝,他就怎么吃喝。

    ……

    就在陈轩悄然混在米国记者身边的时候。

    妙瓦底也在几天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不少经历过战火的房屋经过了修补和粉刷,力图从外边看起来一片和谐。

    停工已久的多处工地也重新开了工。

    其中多了不少扛着铁锹工具,戴着安全帽的工人。

    他们都是在甸缅ZF军警的装甲车、坦克的护送下紧急送来的建筑工人。

    原有的四处医院和秘密诊所临时关停了大半。

    冷库和黑灰产业转移到了地下进行。

    街上身穿绿色无标军服,坐着吉普车和武装皮卡的民兵少了许多。

    取而代之的是穿着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服饰风格的平民。

    反正在妙瓦底,民兵们换身衣服,藏好武器就成了大大滴良民。

    就连各种走私活动都暂时告一段落。

    从各地拐骗来的“猪崽”也暂时停留在原地。

    易主后的KK园区损失了大半“生力军”。

    针对夏国本土的诈*骗和养猪业务顿时缩水了不少。

    佛教军来不及扩充就听说了米国的纪录片摄制组要来,只能临时做做戏。

    几十个巨大的集装箱正由卡车运送到园区内。

    里面全都是纽扣、布料和旧衣服。

    KK园区1到3期的总占地面积都有320公顷,相当于450个足球场的总和。

    三天时间内,臭名昭著的KK园区就变成了KK制衣厂。

    同时其它诈*骗集团负责的园区也纷纷接到通知,临时改为了各种劳动密集型的工厂。

    猪崽们都受到事先警告,不得乱说话,每天都假模假样的坐在工位上缝纽扣。

    这次援助,甸缅军ZF会要求重点援助武器装备。

    有一批自海湾战争和阿富汗战后的二手军械已经被米国国防部招标翻新,准备作为二线的军援物资发给那些“要饭”的小国家。

    这种几十年前就列装的军备,对于小国而言仍然极为先进。

    目前国际社会公认的说法是:“军备援助找米国,工程援助找夏国。”

    这两位霸霸在各自领域都有着强大的魄力和实力。

    对于这次“演戏”行动,大部分园区都给予了响应,同时暂停黑灰产业务,配合佛教军和甸缅ZF蒙骗米国佬。

    但其中也有几个刺儿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