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形设计口,部署有一款特殊的城弩。
远距离【洞察】显示为【三阶暴风弩】。
这些【暴风弩】的弓臂要更短,采用往复式的弦机。
弩膛后方挂载一个箱体,其内可以容纳120支拇指粗细的符文弩箭。
在必要的时候,【暴风弩】可以在一分钟倾射掉弩箱内的全部120支弩箭。
换而言之,也就是每秒2发的射速。
每座塔楼都布置了12架【三阶暴风弩】。
理论上是可以在1分钟打出1440支弩箭的,最关键的是弩箱可以快速更换。
这样的设计思路倒是和蓝星的自动火器有些相似。
但归根结底还没有脱离冷兵器的范畴。
坐拥魔力这座神秘的宝库,纳罗亚原住民却没能发展对应的魔导文明。
除了借助魔力修炼外,别的方面几乎都只是一些粗浅的运用。
比如炼金药剂、炼金机械工程、魔纹学、符文锻造技术等。
其实还远远没有挖掘出魔力技术的潜力。
这不由得让陈轩有些唏嘘。
不过因地制宜的【暴风弩】,也算是原住民的一个小小创新了。
相比起威力大射速低的巨弩,这玩意已经是纳罗亚本土的一种速射武器了。
除此之外,倒是没什么新奇的东西。
每座防御塔楼的驻军大约有120位,其中的八十位是弓弩射手。
剩下四十人当中,身披重甲手持链钩枪和方盾的重装步兵占了三十六位。
此外还有四位不同系别的施法者。
驻军的实力等阶大部分为铜级,辅以10位银级的小队长。
这样算下来的话,一个防御节点,四座塔楼也有四百多位驻军。
作为部署在城外用来减缓魔物推进的防御阵地而言,已经是足够了。
这样的防御节点被陈轩称之为“消耗点”。
另外,还有其它不同功能类型的防御节点存在。
比如拱卫着魔法塔的“侦测点”,依托【四阶魔动炮】修建的“狙击点”。
还有可对防线前沿进行绞杀的“杀伤点”。
诸多功能定义不同的防御节点,最终构成了黑叶哨点的外围防线。
这些外围防线中的防御节点就像是披甲龙龟身上的尖刺。
而真正的甲壳部分,则是哨点的两道城楼主体。
修建城楼的举措在杜罗亚王国内很常见。
城楼顾名思义,既具有墙的特点,也拥有楼的作用。
宽度通常在12~16米。
中间的楼体嵌空,可作为军械仓库和军士临时休憩的场所。
主要的驻防区域在城楼顶部,那里可供两到三辆马车并行,完全可以满足布设各类城防器械和驻墙守卫的要求。
而且城楼表面还能进行符文强化或是布置魔法阵。
它的优点是防御效果极佳,缺点是修筑成本也远高于城墙。
马格坦城修建的同样也是城楼,所以才能在魔灾中取得相对不错的防守战绩。
在魔灾最关键时刻,城楼上纂刻的火焰魔法陷阱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阻碍了黑背猪的持续冲击,延缓了城墙被攻破的时间。
对于防守战而言,时间线就是生命线。
要知道,马格坦的城楼也是经过长年累月的修筑,才最终得以成型的。
毕竟马格坦城也有数百个纳罗亚年的历史。
不过,就算是同样是城楼,也有规格上的区别。
黑叶哨点的城楼就比马格坦的城楼要厚实坚固得多。
顺着大路前进,陈轩很快就随着人流来到了入城前的第一个隘口。
站在那里,他得以看到了两公里开外蜿蜒盘亘的巨型城楼。
作为黑叶哨点对外的第一道城楼。
它的高度至少有九十米以上,相当于蓝星中三十层楼那么高。
城楼至北向南延伸,通体呈现青灰色,即便在曜日下也不泛光。
从天空俯瞰,黑叶哨点的城区主体是正方形的。
大正方套小正方,形成了两道城楼防线。
这里毕竟不是聚居点,哨点从建设初期开始就有着明确的功能定位。
跟着往来的游商和农夫一起漫步在哨点外的直道上也是一种很新奇的体验。
陈轩不仅是在看,更是在观摩和参考。
试图黑叶哨点的建筑布局从汲取经验,用来反哺马格坦城的建设。
作为长期受到魔物侵略,面临魔灾危机的纳罗亚大陆。
这里的哨点布局极有参考价值。
必定都是经受过战争考验的。
对此,陈轩怀着虚心学习的态度。
说句实话,在抵抗魔灾方面,蓝星所谓的先进建筑布局,倒还真不一定有这些经过实战检验的原住民布局有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