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97章 京中百官,家中有女者,皆入宫伺候!(3 / 8)  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巡查!把计相都派出来,一粒粮食也不许少!”

    “朕再说一遍,这些粮食是救命粮!”

    “救的是朝堂所有人的命,谁敢动一粒,朕就凌迟他的九族!”

    “听到了吗?”

    “臣等遵旨!”奉天殿百官全部叩拜。

    只有胡濙坐在锦墩上,喘着粗气,见状,也艰难地跪在地上。

    “平身。”朱祁钰口气庄严。

    “诸卿再议一议,这15万石粮食该如何分配吧?”

    “老臣启奏!”

    一直不开口的薛瑄,忽然出班:“老臣以为,这些粮食以城外流民为主,煮米成粥,暂时先维持着。”

    “可是免费的?”石璞问。

    “自是免费的,难道公家还能收流民的银子不成?”薛瑄诧异道。

    “不成!”

    石璞却摇摇头:“若免费施粥,恐怕京畿附近的百姓,全都抛家舍业的来混粥喝!”

    “如今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哪怕是京畿百姓家,也未必能吃饱饭,若听说京畿免费喝粥,恐怕四周的百姓会把京畿给挤爆了。”

    “区区15万石粮食,可养不活多少张嘴啊!”

    “石尚书,城外流民已经被商贾坑苦了,岂可再图谋他们的家财?”薛瑄生气。

    石璞也不生气,笑道:“老臣治水时,便有两全其美之法。”

    “什么好办法!”

    “老臣治理黄河时,便以粥换劳力,想喝粥,就得给老臣干活,也算是公平交易。”石璞笑道。

    “那是治理黄河,京中哪有活可做呀?”薛瑄摊摊手。

    “薛先生,还真有活可做!”

    石璞笑道:“经过昨夜的闹腾,京中很多地方都需要修缮,正好稀缺劳力,不如便以粥换劳力。”

    “一来不免费放粥,二来也可安置那些不安分的流民。”

    “以工代赈。”朱祁钰微微颔首。

    石璞眼睛一亮:“这个词儿恰到好处,对,就是以工代赈。”

    “宫中残破、京中也损失惨重,确实需要修缮。”

    朱祁钰皱眉:“那妇孺怎么办?”

    “老臣以为,有家者可在城外建房,无家者,则男女分住,妇孺接入城中。”

    石璞斟酌着说:“昨夜京中商贾损失惨重,重建需要人手,不如聘请些妇女……”

    但他话没说完,崔恭便反驳:“妇人岂可抛头露面?我国朝礼法何在?”

    不少官员附和崔恭。

    但石璞坚持争论,不让妇孺做活,如何给饭吃?

    以工代赈,就是所有人都要做工才有饭吃,不做的就等死!

    “别争了!”

    朱祁钰不满冷哼:“京中商贾尽殁,人都死了,怎么招人啊?”

    石璞缩了缩头,皇帝是真狠啊,昨晚肯定有漏网之鱼,会回来索要财产。

    皇帝是想直接昧下,不还了,来索要的,直接杀了。

    论黑心,还得看皇帝。

    “这样吧,由宫中组织建立织布局等工厂,招募妇人来工厂里做工,养活自己。”

    “一来免去风言风语,二来朕正犯愁如何安置宫中宫女呢。”

    “织出来的布,正好给她们当嫁妆,全都嫁出去。”

    这些宫女,朱祁钰是一个都不想留了。

    用着不放心。

    “至于孩童,先把里草栏厂空出来,便在此设下学堂,诸卿皆是大儒,闲来无事时,便来草栏厂教学。”

    “吃食方面,少吃一点,每天一碗粥,别饿死就成,熬过这一段就好了。”

    “大一点的孩子,愿意学习的也留在草栏厂学习;想吃饱饭的就去做劳役;想学点东西的,就去各部各司帮忙,诸卿妥善安置便是。”

    朱祁钰目标是这些孩子。

    孩子才是未来,之前他想选些聪明的入学,正好一锅端了,全要。

    “陛下,让所有孩子吃闲饭,恐怕京中负担不起啊!”

    石璞提出反对意见:“十岁以下的入草栏厂学习,十岁以上的必须去服劳役。”

    “老臣知道陛下爱护臣民之心,但京中仅有15万石粮食。”

    “臣担心京中百姓也都弹尽粮绝了,也需要粮食救命。”

    “若有百万张嘴,15万石粮食也就吃个十几天,最多能撑一个月!”

    “老臣以为,哪怕万无一失,手中也要攥着点粮食,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啊。”

    石璞这是老成谋国之言。

    “老尚书所言极是,便依老尚书之言吧。”

    朱祁钰话锋一转:“京中忽然齐聚如此多的人,诸卿要重视疫病,之前太医院的太医,也全都放出来,召集起来,去城外给流民治病,防范疫病,是重中之重,明白吗?”

    “臣等明白!”

    朱祁钰道:“石尚书对安置流民颇有章法,便交给石尚书和叶尚书了,京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