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10章 请北孔移居捕鱼儿海!请南孔移居撒马尔罕!(5 / 8)  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陛下,老臣有一人举荐给陛下!”

    胡濙嘴角翘起,忽悠胡虏那不叫忽悠,而是功绩。

    笑道:“此人与陛下,绝对天作之合,只是此人年龄已高,怕是出使不了漠北了。”

    他这样一说,很多人脑海中浮现一个身影。

    陈诚,陈子鲁!

    赫赫有名的外交家,艰苦跋涉数万里,五使西域,重开“丝绸之路”,和郑和堪称双壁。

    此人于宣德三年归隐,朝堂尚未收到报丧,想来是没死呢。

    “陈诚?他还活着吗?”

    朱祁钰站了起来,这位的撰写《西域行程记》,《西域番国志》,连他都拜读过。

    此人绝对是国之大才,和胡濙一个时代的人物啊!

    “回禀陛下,去年年初时,老臣与他尚有通信,想来还是在的,只怕无法出使鞑靼了!”胡濙叹息。

    “老大人可还能动?”朱祁钰问。

    “尚可。”

    朱祁钰来回踱步:“若朕将老大人诏至京中,不允他落叶归根,是否对老功臣太过刻薄了呢?”

    “陛下,陈大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尚能为国效力!”胡濙掷地有声。

    “好!好啊!”

    朱祁钰面露喜色:“传旨,加授陈诚资政大夫,请陈诚入朝,告诉他,朕要重开西域!”

    “朕派御车接入京中,车子行慢一点,安稳一些,朕等得起他!”

    “再去民间请些医生随行,钱从内帑出!”

    胡濙和陈诚是一个时代的人。

    宣德三年,陈诚激流勇退,离开京师之前,与他把酒言欢,说:“当今皇帝,再无永乐之志,不会再开西域、安南了,也用不到臣了……”

    那番话说的无比凄凉。

    陈诚离京之时,去太宗之庙跪拜后,才依依不舍离京。

    三十余年,弹指一挥间啊。

    当今皇帝,雄才伟略,有重开西域之志,他继承了永乐之志,老朋友,您跟他肯定有很多话想说吧。

    “老臣代陈诚,谢陛下!”胡濙眼角含泪。

    用御车请入京中,给足了陈诚面子,也肯定了他的功绩。

    老朋友,你一生无憾了。

    “老太傅请起,告老在家的老臣,请您多多举荐,朕背负骂名,也要起复他们,让他们来京中!”

    “哪怕不能为朝堂效力了,也可将他们所知所学所经验,著书立说,传于后人!”

    “倘若还有精力,朕打算开一学堂,让天下学子来学堂听讲,再派一文书,将其所讲纪录成册,由其徒弟,编纂成书,传于后人!”

    朱祁钰语气恳切。

    却让很多人眼前一亮,著书立说,编纂成书!

    那是文人最高理想啊!

    对胡濙、李贤等正派文人来说,算不得什么。

    但对陈诚、徐有贞、蒯祥这样的特殊型人才来说,著书立说,可就是想都不敢想的美事了。

    “萧维祯,你有什么人才举荐给朕?”朱祁钰看向萧维祯。

    萧维祯脸色发苦,鸿胪寺的人都被您抓进诏狱了,忘了?

    哪还有什么人才啊。

    “那敲诈鞑靼的事,朕亲自做?”朱祁钰看着他。

    “绝对不行!”胡濙反应激烈。

    皇帝乃天下共主,哪能做这种腌臜事呢?

    “可朝中没有外交人才啊!”

    朱祁钰摊手:“朕是天可汗,能随便打赖,延答又有求于朕,朕懂得分寸,便这般定了。”

    “陛下堂堂天可汗,岂能失信于人?”

    耿九畴急了:“要不臣去,臣虽然嘴笨,但忽悠夷人,手到擒来。”

    “不必,朕亲自来,尔等下去歇息吧,晚间设宴,尔等还需作陪,到时候配合朕便可。”

    朱祁钰决定亲自上阵。

    群臣退去,朱祁钰休息一会,用了午膳,才批阅奏章,周一清又上奏章,说宁藩不稳。

    朱祁钰目光闪烁:“传旨金忠,派御车去接陈诚之时,多加打探宁藩情报。”

    陈诚是江西人,宁藩封在江西,一箭双雕。

    处置完奏章,朱祁钰在院子内溜达。

    谷有之急匆匆进院,行礼道:“皇爷,山东有消息传来!”

    是王越传来的密揭。

    朱祁钰拿在手里,进了勤政殿,认真检查后,才打开密揭。

    奏章极长。

    详细记述了王越在山东的所见所闻,着重写了衍圣公一脉,孔家是山东的土皇帝,朱祁钰心知肚明。

    而这次山东大涝,和孔家有着直接关联。

    “果然啊!”

    “山东上下都是烂的!”

    “官场烂,孔家烂,商场烂,民间烂,士绅烂,土匪烂,流民烂!”

    “五毒俱全之地啊!”

    朱祁钰目光闪烁。

    在王越笔下,连流民都烂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