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
朱祁钰问。
李贤直接摇头:“陛下,河套残破,养不了多少人。”
“若走漕运的话,又有冰封期,进入冬天,如何运输粮食?”
“安置不了百姓,便养不了大军。”
“陛下,老臣知道陛下收复天下之雄心,奈何河西、河套已经不是隋唐时期的了,过于残破,承载不了太多人口了。”
李贤苦笑:“陛下可令山陕多种树木,保护水土,慢慢滋养,多年之后,山陕还可能再现盛唐荣光,届时便是我大明返回河西之日!”
王文、林聪等人颔首,同意李贤的话。
“白圭,你怎么看?”朱祁钰问。
“微臣同意李阁老之言,收复失地不难,难得是治理,就算朝堂如今宽裕些,能支撑些年,过些年终究还是要放弃的。”白圭直言不讳。
粮食!
限制大明发展的,是粮食问题!
“如果朕能解决粮食问题呢?”朱祁钰环顾众臣。
“倘若粮食不成问题的话,陛下莫说漠北,就算是全复大元领土,也无所谓!”
李贤笑道。
“陛下,粮食是重中之重,大元之所以统治如此广袤的疆土,是因为人少,蒙人不善治理,喜好杀戮,每到一地便大肆屠城,经常杀的万里无人烟,所以才统治如此庞大的疆土。”
白圭认真道:“但我煌煌大明不是,我大明善治理,每到一处,便行怀柔之策,繁齿人丁,用不了多少年便兴盛繁荣起来,而人口多了,吃食便不够了。”
“是以中原王朝富庶,胡族贫瘠。”
“白侍郎之言有理,陛下,大明仅靠两京十三省,却成为天下最富庶的盛世大国,全因明人勤恳,精耕细作。”
吕原发言:“而胡人粗忽,以为马上打江山,便要在马上治江山,最后一塌糊涂,灰溜溜退出中原。”
吕原言下之意,是说,若汉人家有余粮,就会疯狂生孩子,过些年孩子太多,吃的还是不够吃。
所以,他在劝谏皇帝,天下间其他土地贫瘠,让皇帝专注于两京十三省,就足够了。
中原王朝国祚二百年,原因就在这,人口太多,养不起了。
“诸卿说的都有道理。”
朱祁钰缓缓道:“传旨各地,搜寻可种植的植物,全部运送入京,朕亲自来培育!”
“若大明没有者,可与西番贸易,只要他们有作物,不管花费多大的代价,也给朕弄来!”
“内阁,下中旨!”
“天下各地官员,都给朕找,找不到的就降职,纳入下一次京察,知道了吗?”
朱祁钰寒着脸道:“找到的,此作物能吃能广泛种植,可赐金符!”
“陛下圣明!”
百官叩拜。
寻找新的作物,推广种植,才是圣天子该做的事情。
当然了,若真有能吃的作物,早就有人进献了。
皇帝愿意折腾,就随他折腾吧。
朱祁钰其实想找玉米,但不知道玉米有没有传入大明,反正弗朗机人一定有。
“再给商人下旨,进献作物者,准其一子入科举!”朱祁钰这招够狠的。
和西番交易频繁的,都是走私商人,若给他们一个官身做做,指不定能激发其积极性。
“陛下,商人去哪弄来的作物?”傻乎乎的俞山开口了。
说完就后悔了。
见其他官员都低头不语,显然这是个马蜂窝,心照不宣的。
估计就骗皇帝呢!
殊不知,皇帝心中有数。
这就有点尴尬了,更尴尬的是,被某个傻瓜戳破了尴尬。
“等他们弄来,你就知道了,千万别小瞧商人的力量,若有三倍的利润,商人就会发疯的。”
朱祁钰话音方落。
李瑾和梁珤激动地来报功。
二人猎杀一样的人数,并列第一。
“好!你二人各赏五百匹战马!”
朱祁钰心情不错,让群臣退下,把方瑛、梁珤、宋杰、宋伟、李瑾召集起来问话。
“方瑛,你先说说,征兵情况。”
方瑛呈上来一本奏章,上面删删减减,显然是经年累月写的,有点像是日记。
朱祁钰皱眉:“怎么才征了三万多人?”
方瑛看了眼梁珤和宋杰。
“启禀陛下,这段时间,大概超过二十五万流民汇聚京畿,微臣优中选优,再加上,征兵处非臣这里一处,所以才征募这么多兵卒。”
朱祁钰明白,方瑛内涵梁珤、宋杰、李瑾呢。
九门提督府、侍卫军、养马军,也要优胜劣汰,淘汰一批老弱,再从流民中招募一些。
尤其是九门提督府,朱祁钰答应梁珤随便征兵。
当时朱祁钰认为,京营会全都死在宣镇。
所以敞开了征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