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16章 于太保,朕说过,朕给你担着!(5 / 8)  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但是,再想想,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皇帝的手,要插向地方了。

    等于说,送功劳给他们,做得好,三级跳都有可能。

    奉天殿内瑟瑟发抖。

    “陛下,那样的话,都察院可就清空了。”胡濙小心翼翼道。

    “从翰林里面补。”

    朱祁钰语气一缓:“年龄大的,留在京中,负责走访京畿,朕会派厂卫、缇骑护卫尔等,安全不是问题。”

    “任何事,都要事无巨细的禀报上来,捕风捉影也可,朕会派人下去查。”

    “朕要看一看,这天下百姓,是不是奏章里的那样,国泰民安,天下太平!”

    朱祁钰眸中厉光闪烁:“尔等,下面有‘儿子’、有‘孙子’孝敬的,都给朕断了!”

    “谁也不许把御史下民间的情况透露出去。”

    “即日起,官舍戒严,朕派武骧右卫看守。”

    “谁敢和地方官员勾连,一律杀。”

    “一封信,一个字,都不许传出去。”

    “朕要看看这大明,究竟是怎样的!”

    “朕要看到真相!”

    此话一出,风声鹤唳。

    建造官舍,就在这等着呢!

    于朝阳城集中建造官舍,不就是有利于监视嘛。

    听说,厂卫里都在训练美女,这些美女会不会送入他们的府邸,成为妾室或者奴婢,用来监听他们?

    太祖的时代,又要来临了!

    “陛下,是否操之过急?”胡濙小声道。

    也就胡濙,敢在这个时候,顶撞皇帝。

    “老太傅有什么看法?”朱祁钰倒是虚心。

    有心人,便知道,皇帝在转移话题,淡化于谦问题。

    大家都有点迷糊,皇帝为什么会出面保于谦呢?

    还不惜下罪己诏。

    难道皇帝想收于谦的人心?

    胡濙却有点明白了,皇帝在堵舆论,但舆论能堵得住吗?

    堵不如疏,越堵,舆论越会发酵。

    而皇帝,却在维护于谦,把自己扮演成好人,今天这场风波,鬼知道是不是皇帝安排好的?

    他一句要逼死于谦?

    是真心话,还是暗示呢?

    但皇帝聪明,转移了话题,胡濙苦笑道:“陛下,全国太大了,都察院满打满算才三百余人,全都撒出去,恐怕一个省都装不下。”

    “老臣以为,将此设为定例,每年抽查一省,派巡按使去查,查实者,巡按使以功绩纳入京察,若查无实证,不奖不罚。”

    “老臣以为,可先查南方。”

    李实冲胡濙翘起大拇指。

    胡濙巧妙破解皇帝监察百官之心,又给都察院升官,提供途径,简直不要太好。

    “老太傅不愧是朕的智囊!”

    朱祁钰笑道:“今年就查江浙两省,都察院所有御史全部下去,什么都可查,查错无过,不查、遮掩者皆杀!”

    “若捅出大案来,朕不吝惜赏赐,让尔等官升三级皆可!”

    “以后每年巡按使抽查一省,作为定例,年年都查,都察院的人今年下去一批,再从翰林院中补充,明年这批人下去查。”

    “朕也会派厂卫下去,不必担心碰上钉子,你们据实报上来即可,朕来敲碎这些钉子!”

    “你们将宫中的恐惧,传到地方去!”

    “告诉他们,这天下做主的是皇帝!”

    朱祁钰觉得这是个好机会。

    把手,伸进地方的好机会。

    再配合胡豅进献的强征天下商贾入京城,便能让皇权,延伸到各个角落。

    “陛下,什么都可查?哪怕是洪武年间的事情,也可查吗?”李实觉得皇帝给的权限太宽了。

    “自然,只要大明建立以来,任何事情,巡按使都可以查!”

    朱祁钰给巡按使最大的权力。

    各省早就烂透了,但若真心查,应该以北方为主。

    北方士绅根基浅,而皇帝又在北京,近在咫尺,若有叛乱,旦夕可平。

    但江浙可不一样,士绅盘根错节,恐怕如何查,都根本查不清楚的。

    皇帝派他们出去,注定是无用功。

    但是,想开海,就得先犁清江浙。

    等出了大案,他必须去南京亲自坐镇。

    总要未雨绸缪,北方的布局差不多了,也该南方了,尤其是开海,势在必行。

    “李实,你留在京中,新入都察院的御史,还需要你来带。”

    李实没想到,皇帝会额外开恩。

    转瞬,他就明白了。

    清查江浙,注定是一场空,皇帝是不想让他瞎折腾罢了。

    但皇帝明知道动不了江浙士绅,为什么还要走形式呢?

    他偷偷瞄了眼胡濙。

    胡濙有点琢磨透了,于谦是哪里人?钱塘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