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宣宗皇帝却绝口不提涨俸禄。
甚至正统朝,三杨主政时,也对涨俸禄避之不及。
原因就是人心难制,不会满足的。
如果宣德朝就涨了俸禄,景泰初年国朝就会崩溃,被财政彻底压垮了,如今的景泰帝就是亡国之君了。
正因为没涨俸禄,才扛过了景泰初年的北京保卫战。
也扛过了景泰八年的动乱。
不得不佩服三杨的智慧。
“老太傅请起!”朱祁钰也是昏了头了,怎么会犯这种错误呢?
难道先帝不比他政治手腕高?
三杨不比他厉害?
明明府库堆积如山,为什么就是不涨俸禄呢?
就是因为要考虑穷困的时候该怎么过呀。
过日子不可能永远富裕的。
居安思危,就是这个道理。
但是。
朱祁钰却看得更深,他把自己的性命,系在胡濙的身上,偏偏胡濙自绝于天下。
他在躲避!
躲避朕的生命之托。
念及至此,朱祁钰眼眸一阴。
“老太傅为国为民,朕受教。”
朱祁钰道:“不过,虽然老太傅说不能涨俸禄,确实有道理,但朕想着,该设一个养廉银。”
“老太傅莫劝,朕心里有数。”
“这养廉银,不是现银,是皇家商行的一成股份。”
“朕把所有利润拿出一成来,每年都是有多有少,然后按照天下官员的官职划分,第二年发前一年的银子,直到人死为止,这笔银子便不再发放。”
“是多是少,算是朕的一点心意。”
“不过,朕以为,皇家商行的未来前景极佳。”
“一成利润,可能就是上百万两银子,所以呀,你们每个人都能分到一笔比较可观的银子。”
朱祁钰不想高薪养廉。
胡濙说得对,那是扯淡,给了高薪也没用,该伸手还会伸手。
他给这银子,其实是在调动官员的积极性。
专心为朝堂搞钱。
“臣等谢陛下天恩!”朝臣磕头。
“朕还有一句话要说,大明恢复汉人衣冠,名字以两个字为贵。”
“但现在呀,两个字的名字,太难起了,重名的实在太多了。”
“就朝堂上,有两个曹泰,朕都傻傻分不清楚。”
“而且,朝臣之中,名字都是前人叫了几百次的了,和历史人物重名的太多了,听着毫无特色。”
“不如改叫三个字的,看看朕,也叫三个字的,难道就不尊贵了?”
“两个字重复,三个字起码能够分辨得明白。”
“干脆,诸卿带头,该自家孩子起三个字的名字,叫着初期别扭,过段日子就习惯了,起码不重名。”
“朕这么说,诸卿能理解吗?”
朱祁钰实在头疼。
明朝人的起名能力,差得一笔。
看看勋臣的名字,看上去全都平平无奇,一点都不霸气,而且重名率百分之百。
两个字的,也就这么多了。
“老臣支持陛下。”
胡濙叩拜在地:“汉人以两个字为贵,如今也到了该变的时候了。”
“唐宋时期,三个字的名字不也比比皆是,三个字就不尊贵了?”
“老臣回家便给长孙改名,改成三个字的名字。”
诸卿叩拜:“微臣愿意做天下人表率!”
不止皇帝头疼。
处置政务的阁部重臣,全都头疼啊。
放眼望去,全是重名,这还是文官呢,再看看没文化的勋臣,起的那叫一个敷衍。
祖宗的名字,也拿来重复叫。
有的担心冲撞了自己的祖宗,干脆用别人家祖宗的名字,用着用着,快互为祖宗了。
“好,诸卿带头,天下人也就跟进了。”
朱祁钰心满意足地笑道:“朕和诸卿配合,天衣无缝也。”
求订阅!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