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57章 天降骑兵,畏威而不怀德!红薯、土豆竟近在咫尺!(3 / 8)  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个个精神抖擞才对呀,怎么会人困马疲呢?

    实在想不出个所以然。

    “把这奏章送去讲武堂,令老将军们看看,关外的敌人究竟是谁?”朱祁钰也想不出头绪。

    “给西北边关传旨,谨守关防,无诏不许外出狩猎。”

    所谓狩猎,就是出关打秋风。

    这是皇帝准许的,西番和小部落可倒了霉了,谁说明军无汉子?

    利益驱使之下,个个勇猛如虎,打得边关无战事。

    大明“软柿子”的口碑,正在牧民心里崩塌,本以为自己就是强盗呢,结果老实人抢起来比强盗还狠。

    “奴婢遵旨!”

    冯孝跪下,双手捧着朱祁钰手里的奏章,小跑着出殿,打发人去送奏章,再派人去传旨。

    然后折返回来:“皇爷,您说这寇大人看到的骑兵,有没有可能是向东行军的骑兵?从西方而来的?”

    “怎么讲?”朱祁钰皱眉。

    他也觉得十分蹊跷。

    寇深应该还会有第二封奏章送来,他会继续探查的。

    这支骑兵行军速度不快,中间应该有老人、妇人和儿童,所以行军缓慢,来得及探查。

    “皇爷,奴婢听宫里人说过一件旧事,在永乐年间,有一个西方大国,叫帖木儿国。”

    “根据陈诚大人的记载,他曾数次出使过该国,其国君主早些年臣服于大明,向大明朝贡多年。”

    “后来竟对大明极为不恭敬,甚至扬言发兵讨伐。”

    “奴婢听宫人说,在永乐朝,太宗皇帝派人去帖木儿催缴多年的贡赋,帖木儿大汗竟辱骂太宗皇帝为‘猪可汗’,拒不缴纳。”

    “帖木儿于当年率大军东征大明,结果,这帖木儿却意外病逝于路上,导致这场东征无疾而终,我朝是很多年后才知道帖木儿东征的。”

    “想来就算他敢来,太宗皇帝只会雀跃,用一场震铄古今的大胜,告诉帖木儿大明的强盛。”

    冯孝这般说,语气中充满自豪。

    朱祁钰皱眉:“朕也知道此事,跟这股骑兵有什么关系?”

    “奴婢以为,盛极必衰。”

    “蒙人能征善战,但也极善内斗。”

    “奴婢想着这帖木儿君主死在东征路上,其国必然因继承人斗争,而分崩离析。”

    “如今近五十年过去了,想来帖木儿汗国已经因为内战而疲乏不堪。”

    冯孝见怀恩被夸赞,他也想展示一番:“所以奴婢猜测,这股骑兵,很有可能是从西方跑到漠北,试图依附漠北的帖木儿国的分支。”

    听到冯孝的猜测。

    再结合寇深的奏章,反而清晰了。

    人困马乏,行军速度缓慢,有妇孺的原因,也有对道路不熟悉的原因。

    反而解释得通了。

    “朕也记起来了,这帖木儿汗国曾经依附于大明,多次朝觐大明。”

    “后来被个野心勃勃的君主统一,就是这帖木儿大汗。”

    “陈诚的西域记里记载过,这个帖木儿的繁荣强大,他用了很大的篇幅描述帖木儿的繁荣。”

    “永乐朝归档记载,帖木儿野心勃勃,率领七十万人的东征大明,试图恢复大元荣光,却因为国君帖木儿意外病逝,无疾而终。”

    “你的猜测有些道理,这股骑兵还真可能是帖木儿汗国的骑兵!”

    “人困马乏,形如鬼魅,确实有几分像了!”

    朱祁钰眼睛亮起:“冯孝,派人传旨给寇深,不,给西北沿线所有总督,立刻派人去和这股骑兵接洽!”

    “令寇深搞清楚这股骑兵的运作方向,令范广随时准备兵出河套,和这支骑兵接触!”

    “倘若真是帖木儿汗国的分支,因为逃避内战而东游,那么他们归附瓦剌,和归附大明,都是一样的!”

    “按照寇深奏章里写的,这股骑兵估计有几万人,算上妇孺起码有十万人左右。”

    “派人去接触,若能归化大明,便是大功一件!”

    朱祁钰激动地来回踱步:“快去,把阁部重臣宣来,看看该如何令其归附大明。”

    他真的眼馋,馋这支骑兵的战斗力。

    如今的大明,不缺钱粮,缺兵丁,主要问题是兵力分散,导致不能攥成一个拳头。

    若忽然多出来几万骑兵,完全可以撑起西北防线。

    到时候就能往辽东调兵了。

    他越想越激动。

    这时,阁部重臣匆匆而来,进殿行礼。

    朱祁钰简单描述一番,把寇深的奏章誊抄本给阁部重臣看。

    “陛下的意思是,这是一股无主的骑兵?”

    胡濙反复斟酌寇深的词汇,寇深语焉不详,他也只能靠猜。

    “陛下想占便宜?”胡濙直言不讳。

    “天降骑兵,不收岂不浪费了上天的美意?”朱祁钰笑着承认,他就想占便宜。

    什么天朝上国的荣光,他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