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26章 吃这么多,都把自己吃吐了,还在吃?(3 / 8)  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

    王竑抹了把眼泪,恭恭敬敬三拜九叩:“治水之事,老臣愿粉身碎骨!”

    胡濙和王复也跪在地上,高呼万岁。

    治水不止是花钱,还会触动很多阶层的利益,所以王竑说粉身碎骨。

    三人眼泪涔涔。

    虽在阁部,但三人感触是最深的,每天报灾的奏章不知凡几,天天批复,让人心中发堵。

    “怕是两亿两不够呀。”王复粗略算了一下。

    胡濙却道:“陛下说了,多少钱都花,一定要治理好天下江河!”

    “可民间的夫役怕是要频繁征召呀,倘若能和今年这样,给些钱财就好了。”

    王复都知道不现实。

    把治水的时长拉到三十年,可能征召几亿人次的夫役,真要给钱的话,怕是要翻倍。

    四亿两?

    没人敢想这个数字。

    “百姓难啊,给些钱财是应该的呀,改善改善日子,也是极好的。”

    王竑眼珠一转,出了一条毒计:“老太傅的李代桃僵之计,可用外族帮国朝修缮河道呀,国朝养了这么多大军,总要为国出力的。”

    王复瞠目结舌:“是不是有伤天德?”

    “陛下说了,大明百姓是人,他国百姓,是人吗?”

    王竑冷笑道:“让他们为国朝效力,那是赐予他们的机会。”

    “等三十年后,全国水道修缮完毕,大不了允许他们做明人。”

    “这是何其大的恩德啊。”

    就是说,抓奴隶,玩死里用。

    “老太傅您怎么看?”王竑看向胡濙。

    胡濙颔首:“倒也可以,但近几年还要用国朝百姓啊。”

    “就给钱,国朝百姓就给钱,他国人就要服夫役。”王竑好一招区别对待。

    王复却道:“有损圣人之道啊,但治水乃是为苍生祈福之事,令其走先圣之古道,也是教化他们。”

    虚伪啊王复!

    王竑兴奋道:“今晚就写奏章,禀明陛下。”

    和根治黄河比起来,太仆寺根本就不是事了。

    胡濙却道:“所以陛下要整饬太仆寺,能理解了吧?”

    皇帝不想在内地养马了。

    太仆寺要在长城外行事,需要一个能臣主持,孙弘就彻底没用了,所以皇帝要榨干他的油水,一脚踢掉。

    钱,是要留着根治黄河的。

    王竑和王复兴冲冲回去写奏章。

    胡濙也没心思看书了,他开始搜集关于黄河的资料,有生之年,能看到根治后的黄河吗?

    而在宫中。

    林聪转接银子,已经从河南出发,奏报先送入宫中。

    与此同时,朱仪的奏章也到了。

    沈瑄也入京了。

    “让许感去审。”

    朱祁钰看完后,把奏章丢给冯孝:“朱仪做的不错,赏!”

    他发现朱仪打仗不行,适合玩政治。

    “看林聪的意思,不愿意押解银子啊。”

    朱祁钰笑道:“从河南入京的路,被清扫多少遍了,没有匪类,让杨俊率军接应吧,林聪负责将银子运出河南即可,北直隶让杨俊管。”

    一方面林聪要把精力放在清扫河南上面;

    另一方面林氏怀有身孕,总要给点面子。

    “奴婢遵旨!”

    “贺知恩。”

    朱祁钰叫了一声:“你带人去京畿巡查一番,看看百姓家中如何准备过冬的。”

    贺知恩跪在地上:“皇爷,今年冷的早,百姓家中怕是日子不好过呀。”

    “朕知道,你去看看,别穿着官服去,微服私访,让朕心中有个数。”

    “什么事总得亲眼看过了才知道。”

    “明年朕看看,能如何改善京畿百姓的生活。”

    朱祁钰可能是千古第一个重视民生的皇帝了。

    或者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哪有统治者把百姓放在眼里的?

    “皇爷视百姓如亲子亲女,是苍生之福。”贺知恩哽咽道。

    “去吧。”

    打发走贺知恩。

    朱祁钰继续处置奏章。

    “符渊,你持朕圣旨,去检查京畿粮仓,把粮食看清楚了,是不是堆积如山。”

    符渊跪伏在地上:“皇爷,要一仓一仓的查吗?”

    “详查,把粮食都打开,看看里面有没有掺假的。”

    “再看看粮食质量,和奏章上说的,一不一样。”

    “数量、质量,能不能对得上。”

    “记住了,要抽查。”

    “绝不能走漏了风声。”

    朱祁钰目光阴鸷:“持朕天子剑,谁敢拦你,杀之!”

    “出了问题,交给东厂去查。”

    “奴婢遵旨!”符渊心中雀跃,出宫耍威风去了。

    符渊刚出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