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39章 改革吏治,元宵赐蟒服!(6 / 7)  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皆可凭功,赐蟒服!”

    “上朝可穿着蟒服上朝!”

    圣旨传下,必然引起天下哗然。

    蟒服呀,不管怎么说,也是提升了臣权。

    于谦换了蟒服进来,一身红衣,金龙浮于衣上,再次磕头叩拜谢恩:“陛下,这蟒服甚是暖和,是何材料所做?”

    “鹅绒。”

    朱祁钰对于谦还算满意,昨晚他没搀和文官的事,说明他把自己当成了勋贵。

    所以,今天特赐大明第一件臣子穿的蟒服。

    于谦闻了闻:“微臣并没闻到白鹅羽毛的臭味呀?”

    “这就是皇家商行研制出来的方法。”

    “朕千思万想,想到了穿羽绒服,抵御漠北极寒天气。”

    朱祁钰笑道:“邢国公,你告诉诸卿,穿着这身羽绒服,能不能去塞北生存?”

    于谦明白了,皇帝用这羽绒服解决穿衣问题。

    “微臣刚刚穿了片刻,便觉得浑身暖和,如同烘烤火炉一般。”于谦觉得暖和。

    胡濙换了蟒服出来,也觉得格外闷热。

    但更多的是荣耀!

    他历经五朝,老了老了成为吏部尚书,天官。

    又被赐予蟒服,这辈子算是值了。

    “陛下,老臣以为,推广此物,我大明能统治漠北!”胡濙懂皇帝的心思。

    用蟒服来推广羽绒服。

    把羽绒服的价值炒高。

    让商贾去做羽绒服的生意,一来能增加鸭子、白鹅的养殖,提供肉类;

    二来能降低羽绒服成本,让羽绒服加快在民间推广。

    “大明统治漠北,有三个难题。”

    “其一粮食,有玉米三宝在手,粮食问题会得到解决的。”

    “其二取暖,如今有了煤炭,取暖问题应该问题不大。”

    “其三就是穿衣取暖了,以前需要用棉花,而棉花价高,普通百姓用不起的。”

    “尤其是更远的北方,棉袄也无法更好的御寒,这羽绒服却能。”

    朱祁钰笑道:“朕已经让皇家商行,制成十几件羽绒服,赐给李贤、商辂、原杰、寇深、俞山、刘广衡,以及神英、房能、范昇、范炅、陶瑾、顾荣、牛珍等镇守边将的名臣名将。”

    “他们在边疆戍卫,十分辛苦,这个年肯定是没过好的。”

    “朕的赏赐轻于鸿毛,却重于泰山。”

    朱祁钰是真能自夸呀。

    看着朝臣眼巴巴的样子。

    “尔等也有,京师用不着太厚的羽绒服,皇家商行为重臣都准备了一件,稍后便赐下去。”

    皇帝用羽绒服,堵住了所有人的嘴。

    谨防百官帮着文人说情。

    胡濙到嘴边的话,只能咽回去。

    “诸卿,说说吏治问题吧。”

    说回正事,朱祁钰沉吟道:“去年,朕增设了很多新部门,放在各部之下,但有的和各部职能部门相悖。”

    “朕看呀,应该该合并的合并,精简吏治,才是正事。”

    这件事,讨论很久了。

    皇帝想增设一部,但朝臣认为会造成职能臃肿,对吏治无益,效仿宋朝的冗官。

    “六部,朕想以部-司-局-科行事。”

    “清吏司单独提出来,成立一个司,而不是在六部下都设清吏司。”

    “六部职能完全明确划分清楚,彼此协作、牵制。”

    “诸卿意下如何?”

    朱祁钰话音方落。

    就遭到群臣的反对:“陛下,六部清吏司,虽然是一个名字,其实职能完全不同,单独提出来,如何成立新部门?”

    “就说吏部,文选、考功、验封、稽勋四个清吏司。”

    “清吏司只是挂个后缀罢了。”

    皇帝要削弱六部的权力,往内阁、军机处收权。

    变相增加皇权。

    “名字之争没有必要。”

    朱祁钰道:“朕的意思,精简机构,提高行政效率。”

    朝臣咀嚼着,改革吏治,关乎着各方利益。

    新设容易,裁撤可就难了。

    “陛下,老臣以为,设司-厅-局-科更加合理一些。”

    胡濙斟酌道:“因为各部都有司务厅,而各科,设在司之下,所以老臣认为,厅该比局高。”

    部-司-厅-局-科,五级行政,又要多一级的人。

    行政费用提高了。

    “司和局已经够用了,何必多加一个厅呢?”

    王复认为:“厅可单独于外,在国朝统治松散地区,设厅,由中枢直管。”

    这是用厅,替代都指挥司。

    改革吏治,千难万难。

    “朕也认为,多设厅一级,会造成冗官的局面。”

    朱祁钰琢磨着:“司务厅是掌文书的,仅仅九品而已,提到局往上,完全没必要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