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52章 含山公主:太祖皇帝会不会掀开棺材板,把景泰帝打死!(3 / 8)  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人在京师。”

    “如何忙得过来?”朱祁钰皱眉道。

    关键刘广衡已经被补入内阁了。

    “陛下,微臣倒是有几个人选举荐。”耿九畴道。

    “说!”朱祁钰心焦。

    “礼部右侍郎萨琦,南京布政使陈玑,福建布政使徐璟,四川左参政宋雍、陕西参政杨铎、南直隶应天府府尹杨璇……”

    耿九畴推举的几个人。

    萨琦、陈玑、徐璟都是宣德五年进士,陈玑和徐璟,都是不错的臣子。

    虽无名臣之资,但也是干才能才,奈何在朝中没有关系,一直没有被调入中枢。

    宋雍、杨铎是宣德八年进士,这两个人声名不显,因为宣德八年的进士中,只有李贤、曹鼐、钟复、张固、陆瑜等寥寥人才,可谓是选秀小年。

    “萨琦还活着呢?”朱祁钰问。

    “回陛下,萨侍郎还活着呢。”耿九畴苦笑。

    把一个将死之人搬出来,也是无奈之举。

    皇帝不信任陈文,所以不想让他独掌吏部。

    他举荐的人,都是宣德朝进士,陈文是正统元年进士,在地位上压陈文一头,才能让皇帝放心。

    之所以加上杨璇,是因为杨璇走了他的门路,想平调回京。

    顺天府府尹王福,在任上十几年了,皇帝对他有些不满,是以想换一个人坐这府尹的位子。

    因为一直没有人选,王福又没有什么大错,也就暂且干着呢。

    “萨琦就没必要奔波了,人之将死,却还要为国朝奔波,实属不易了。”

    朱祁钰沉吟道:“调陈玑和徐璟入京,担任吏部左侍郎,再调余子俊入京,平调入吏部。”

    “军机处行走高明,平调入吏部。”

    “再找几个年轻的,入吏部随陈文等参政。”

    朱祁钰就是不调李贤入京。

    辽宁马上就要打仗了,李贤不能轻动。

    “陛下,您还记得李玺吗?”姚夔忽然开口。

    朱祁钰一愣。

    这个人还真记得,李玺任云南按察使,为官清廉,被朱祁钰褒奖,曾御批道:如期考满,着晋京陛见。

    李玺进京这一天,滇民纷纷拥上驿道,直至十里长亭,沿途男妇老孺,头顶香花,手捧米酒,面流泪水送行。

    “李玺在云南几年了?”朱祁钰问。

    “回陛下,距今十一年了!”

    朱祁钰颔首:“调李玺回京,入吏部,担任吏部右侍郎!”

    说起李玺,朱祁钰还真对不住人家。

    入京朝觐时,他答应人家,调他入京任职,结果说完就抛之脑后了。

    而且,陈文和李玺,在云南就是老搭档,在吏部也能如鱼得水的。

    “陛下,老臣还有一人举荐,也是宣德五年进士,朱良暹。”姚夔又道。

    “此人朕有印象,但他递交了辞呈,想告老还乡。”

    “朕还没有批复。”

    “但他去意已决,怕是留不住了。”

    这个朱良暹,为江西按察使。

    金忠查过他,没查到什么,用用也无妨。

    出了事,再抓起来便是。

    “调入刑部,担任右侍郎吧。”朱祁钰道。

    朝臣又举荐了几个人才。

    都是才华平平之人,补入吏部,做些杂事即可。

    而这时,胡濙悠悠醒转:“陛下……”

    朱祁钰抓住他的手:“老太傅!”

    “老臣无事!”

    胡濙要起来跪下行礼。

    “朕准你这次不行礼了。”

    朱祁钰攥紧他的手:“老太傅,太医说了,您的身体无碍。”

    “但需要静养。”

    “您听太医的话,好好将养着。”

    “朕还要带着您,去昆仑山封禅呢!”

    胡濙点点头,脸上含笑:“让陛下担心了,让同僚见笑了。”

    “老太傅,您将养着身体,朕从各地调些人才补入吏部,帮您分担压力,您先养着即可。”

    胡濙眸光黯然。

    皇帝还是不肯调李贤入京。

    他死了,没有李贤执掌中枢,他不放心。

    “兀良哈要打仗啊,辽宁一个人都动不了。”

    “若按您说的,打一场大仗。”

    “能总督全军的只有李贤,辽宁离不开他。”

    朱祁钰给胡濙吃一颗定心丸。

    不是朕不用他,而是辽宁需要他。

    胡濙点头,又问:“不知陛下调谁入吏部啊?”

    朱祁钰说了人选。

    胡濙秒懂皇帝的深意,皇帝不信陈文,所以又调入些资历比陈文老的,来压制陈文。

    “陛下,老臣有一事,恳请陛下成全!”

    胡濙挣扎着要跪下。

    朱祁钰按住他:“老太傅,您就这样说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