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81章 槽你娘的,你们两个是徐达的串种吧?(1.4万)(3 / 10)  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由他回去坐镇,理所应当。

    王竑应该会拿王命旗牌去请援兵,也会用最快的速度抵达南京的!

    希望还来得及!

    张凤写完信,立刻骑快马赶往渡口上船,用最快的速度返回南京。

    而南京城,尚且歌舞升平,繁荣依旧。

    殊不知,近在咫尺的扬中岛上,盘踞着五万余倭寇,正在虎视眈眈。

    他们在等风向。

    倭寇的船,简陋的只是用几块板拼凑起来的,只能顺风而行,逆风就会翻船。

    而从扬中岛入南京城,顺风的话三四个时辰罢了。

    只要风向变了,倭寇就会立刻出现在南京城下。

    但若有心人,就会发现问题。

    南京城外的很多大户人家,开始关闭庄门,寻地转移,一些在城内做生意的,也说去乡下庄子养病。

    繁华下的南京城,却充斥着一种诡异气息。

    小民走街串巷贩卖,大族正在悄悄往城外迁移。

    恰逢宋伟战败的消息传来。

    南京朝堂上下万分震动。

    松江府死多少人跟他们没关系,可宋伟却率领南京城的精锐去救援松江府,宋伟大败,岂不是戍卫南京城的兵卒没了吗?

    南京城怎么办?

    南京诸臣已经吵开花了。

    被宋伟任命为南京代留守的魏国公和定国公吵得更加激烈。

    定国公认为应该关闭城门,令城内军队进行防守,防备倭寇入城。

    魏国公则持不同意见,认为应该从外地调兵,拱卫南京,而南直隶正在往外地运送流民,不宜打断。

    “流民对朝堂心有戚戚,贸然打断移民进程,反而会让流民更加恐惧,若流民聚众造反,南京城顷刻崩溃!”

    徐承宗头戴裹额,这是陈舞阳给揍的。

    但不妨碍他执掌南京权柄,此刻整个南京城,全在他手里。

    “移民重要?还是南京安危重要?”

    徐永宁质问道:“那万一倭寇从长江口长驱直入,攻破南京呢?”

    “怎么可能?”

    徐承宗理由很充分:“崇明岛已经被宋守备夺回来了,并在上面修建了工事。”

    “就算是倭寇长驱直入,咱们再关闭城门,也为时不晚。”

    “反而当务之急,是从各地调兵,防备南京城!”

    他认为关闭城门不着急。

    徐永宁却据理力争:“哪怕有一丝危机,也该防患于未然。”

    “宋守备将南京城托付给吾等,吾等哪怕豁出性命,也要誓守南京城!”

    “我定国公府与南京共存亡,南京失我定国公府全族死绝!”

    陈舞阳不是质疑他的忠心吗?

    他现在就要和南京共存亡,告诉天下人,他定国公忠义无双!

    徐承宗叹了口气:“本国公爱国之心,昭昭可见,宋守备将南京城托付给我,我一刻都不敢安枕!”

    “莫说城破,哪怕是能用我魏国公府的性命,换取倭寇退兵,我徐承宗,也是愿意的!”

    徐承宗环顾群臣,谁敢说我魏国公不忠心?

    南京上下讨论个没完。

    宋伟又犯下一个大错误,将一件事托付给两个人。

    导致讨论不休,却迟迟做不出决策。

    而城外,风向却变了!

    一艘艘简易的木头船,逆江而行,顺风而下。

    江都附近的商旅,纷纷遭到木头船的袭击,整片江面登时大乱。

    而丹徒城外的岛屿,皆有精兵驻守。

    并都设有墩台,互相协防南京,又有狼烟台给南京传信。

    发现倭寇朝着南京方向而来时,立刻燃起烽烟。

    南京城的鼓楼兵卒看到了狼烟,立刻向在吏部的定国公等人禀报。

    “坏了,倭寇竟然进了内河!”

    堂中顿时十分慌乱。

    以前执掌南京政坛的重臣,都被调去了中枢,南京各部人手都是新上来的,没经过大事。

    本来还剩下程通、程宪等几个老臣,但都被王竑给杀了。

    如今南京群臣,群龙无首,都是酒囊饭袋,根本议不出一个结果来。

    定国公和魏国公又吵了起来。

    定国公认为应该立刻关闭城门。

    魏国公却认为,应该先派人去求助,请张凤回来坐镇!

    “徐永宁,伱会打仗吗?你懂守城吗?”

    徐承宗厉喝:“你什么都不懂,城池谁来守?关闭了城池,破城也只是时间问题!有什么用?”

    “难道就眼睁睁等着倭寇进城屠杀吗?”

    徐永宁置疑他:“魏国公,你如此和本国公唱反调,意欲何为?”

    “什么唱反调,本公也是宋守备留下的留守,凭什么不能发表意见?难道本公的意见有错吗?”

    徐承宗据理力争。

    “哼?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