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85章 王越南下,星夜破城!银行的诞生(3 / 7)  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在建造之中,按照曲阜的孔庙,一比一完美复刻,并大肆扩建。

    皇帝大手一挥,四平城在原有基础上,扩大四倍,孔庙居中,四周建造百姓居所。

    并建造文宣王府,丝毫不在乎花多少钱。

    仅雇佣的工人,就超过百万。

    每天银子是哗啦啦地往外花,李贤看着都心疼。

    四平城刚建,便开了一家兑换银币的银行。

    银行,是今年新兴起的事物。

    如今天下各省下的每座府,都开了一家银行,隶属于户部下的财政司,叫大明银行。

    和原票号业务合并,改名为银行,增加一项兑换银币的业务。

    李贤对银币并不陌生。

    从银币发行后,他收到的俸禄,就是银币,他开始对银币爱不释手,但见多了,却觉得此物稀松平常。

    但是,辽宁百姓没见过呀。

    虽然兑换比例奇高,运输成本、兑换成本、人力成本等等都要增加到兑换比例上去。

    但银行门外,排满了长队,无数乡野士绅,都想兑换几个银币开开眼。

    用红纸卷着的银币,打开后,发出银子撞击的脆响,听得让地主老财心肝乱颤。

    刚开始,还有奸商囤积居奇。

    却发现从北京而来大量的船队,押解着一船一船的银币,导致奸商彻底赔了。

    民间伪造银币之事,也瞬间兴起。

    原来那些私铸银子的,改行做了假钞贩子,却发现,他们仿造出来的银币,有很大的缺陷。

    仿造的是手工一锤一锤砸出来的,而银币是机器锻造出来的。

    根本造不出一模一样的,想破解,需要时间和技术积累。

    所以,他们就开始在市面上制造谣言,说银币不能花云云,导致人心惶惶。

    中枢派下厂卫,巡视地方,抓到一批私钱贩子,统统灭九族。

    虽然市面上谣言四起,让一些普通百姓望而却步,但仍然阻挡不住人的好奇心,银币仍是供不应求。

    李贤每日下值时,都会绕路来银行看看。

    银票和银币,都出自银行。

    银行,就是钱庄,能存款、取款,有存契和取契,一切按契约办事。

    但还有不一样之处,就是银行提供借贷业务,利息公道,士农工商皆可借贷,拿抵押物即可。

    除此之外,中枢给官员发俸,也不给现钱了,而是发票。

    官员凭票去银行支取即可。

    兵卒发饷,发的也是票,没有现钱,凭票去银行便能支取。

    今年,中枢发了煤补,发的就是一张票,百姓凭票去银行支取即可,若不要现钱,可以来年少交税赋抵扣即可。

    还有植树补贴,中枢给天下百姓,按照户划分,每户发放四棵树,有果树、桑树、杨树等不限。

    伪造票的票贩子也有,浑水摸鱼占便宜的肯定有,但只要被抓住,就是诛九族的大罪。

    今日府衙无事,李贤穿着常服来到银行。

    他很好奇这个新鲜玩意儿。

    看见一个老农,在档口办理贷款,李贤微微皱眉,他对银行贷款之事十分不满,并数次劝谏陛下,终止贷款业务。

    贷款是害民之举!

    皇帝给他回信,说朝廷不做,贷款之事只会被地方大族垄断,逼得百姓卖儿卖女,最后连糊口的土地都没了。

    所以,朕欲取缔天下贷款,只由中枢放贷,不许民间借贷,民间借贷,贷者死罪,借者不用还钱云云。

    李贤看出皇帝的决心,便不再劝,而是写下很多条建议,限制贷款,请求皇帝采纳。

    结果大出李贤的预料,皇帝尽数采纳。

    贷款,当由银行职员一一审核后,符合规定才予以借贷,规定有三:一是贷款者急需这笔钱;二是这笔钱是否做正事;三是贷款之资不许用于嫖赌等歪行,否则一律骗贷罪论处。

    并必须核实,借贷者是为何借款,倘若因为灾年、生活困苦等原因,当通知布政司,请求布政司妥善安置。

    李贤将贷款,设定层层框架,想将贷款害民之举,改为益民之举。

    同时,他请求皇帝,降低贷款利息,皇帝不能与百姓争利,百姓借贷者,已经家境十分贫困了,不能再给百姓加大贷款压力。

    皇帝一一采纳,贷款利息,用来平衡银行收支。

    朱祁钰十分清楚,任何东西,刚出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可当利益变大时,人就遏制不住野心了,最后都会变成害民之举。

    所以,他听之任之。

    坐看银行的贷款,从益民便民之举,变成害民愚民的金融巨兽,到时候他李贤,说不定就从屠龙者变成恶龙了呢。

    “老先生。”

    李贤看到那个老农拿着钱袋出来,站起来行了一礼,问道:“请问老先生借贷银钱,所做何事呀?”

    那老农有点局促,以为李贤是抢钱的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