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是玉米形状的,一颗颗玉米粒,整齐错落排序,雕工精湛,最重要的是价值。
上面写着,景泰九年,文臣中功劳第一。
名字没有,还要等御赐之后,雕工添上。
这些东西,哪怕有一天抄家灭族,这东西也不会被收回的,这才是能传万世的东西。
“这第二尊,要赐给寇深!”
“寇深治理甘肃、宁夏,颇有功绩,又随军吞并哈密,功劳之大,朕认为功德无量!”
文臣互相不服气,寇深是借着地势的光,哈密那么弱,换谁去,都能平定的。
朱祁钰则道:“第三尊,则要赐给……”
白圭和寇深,他很早就想好了。
但第三尊,却有两个人选,项忠和程信。
程信策划朝鲜夺门之变,是收复朝鲜的第二大功。
项忠,是辅佐朱英大治山东的功臣,同时又在率兵在海上清扫倭寇,关键此人精通水战、骑战、步战,是个全才,以后还要大用呢,应当收买。
“赐给程信!”
“程信出使朝鲜近两年,影响朝鲜局势,为女真兵入朝提供机会,又策划夺门之变,为大明收复朝鲜,创造机会。”
“其人之功,当得起这第三尊玉雕!”
朱祁钰还有一层想法,他要拉拢迎复派。
如今迎复派在地方抬头,比如徐珵、程信、罗绮、丰庆、薛远、廖庄等人,都曾是朱祁镇的党羽。
如今都被重用了。
所以,他需要告诉迎复派,朕胸襟宽广,不拘一格用人才。
为了做正事,他极力制造宽松的政治环境,隐藏自己的阴鸷心思,为了理想而让步。
索性就一步让到底。
让天下人看看,朕朱祁钰是有容人之量的。
朝臣对这个人选都感到惊异,转瞬明白了皇帝的深意,这是要拉拢迎复派了。
皇帝再用迎复派,也在告诉其他臣子,朕只要能力,不问其他。
甚至告诉天下臣子,只要你有能力,朕就会启用你,无论你曾经做过什么。
很多朝臣倍感失望。
都觉得自己做了很多事情,却得不到皇帝的青睐。
“诸卿所做所为,朕皆看在眼里,尔等今年做的都非常好,地方督抚做的朕也很满意,地方官员,做的也非常好。”
朱祁钰鼓励一番。
太监端上来第三个托盘。
是金火铳,但和去年的不一样,去年的是铳,今年的则是枪。
“这是军器局最新研制出来的火绳枪。”
“点燃火绳,就能击发。”
朱祁钰把玩着金枪,按照一比一的比例制造的,也能击发。
“这第一把,朕要赐给项忠!”
“项忠虽是文臣,但山东大治,却是他在剿匪,并配合朱英妥善安置流民,可谓劳苦功高,足以赐封。”
朝臣对项忠这个人选微微惊讶,其他两个人,几乎板上钉钉了。
“第二把,赐给陶成!”
“陶成临危受命,收复安南七十多城池,足该获封!”
朝臣直接懵了,不是该给方瑛吗?
安南之战,功劳最大的是方瑛呀!
为什么变成了陶成呢?
皇帝却不走寻常路:“这第三把,则要赐给在南京保卫战中,功劳最大的李震!”
又不对呀!
朝臣心中预想的人,应该是陈友呀。
可皇帝三个人人选,都出乎预料。
但其中释放着强烈的政治意味。
项忠、李震,昭示着皇帝下一步,是要对付倭寇。
赐给陶成,则是告诉天下人,功劳最大的是在前线的那个,鼓励将军去前线督战。
第四个托盘呈上来。
今年赐给太监的,不是去年的玉牌,而是一座由玻璃制作的宫阁,按照太监居住的值房制造的。
透明的玻璃,在对面能看见对方的脸,十分精致好看。
上面写着:景泰九年,功劳最大的太监。
“这第一尊宫阁,朕要赐给在朕身边,兢兢业业,为朝政出谋划策,为诸卿说尽好话的冯孝呀。”
去年没给冯孝,让冯孝伤心了很久。
今年第一尊赐给他,毫无悬念。
但第二尊,就有意思了。
大明各地打仗,战功赫赫的太监也不是没有,比如说秦成,金忠、王诚,全都有战功傍身。
“这第二尊呀,朕要赐给……为朕管着皇家商行,头脑灵活,为国朝财政绞尽脑汁的董赐!”
这个人选,虽在情理之中,却又预料之外。
董赐确实功劳不小,但商贾终究是小道,皇帝偏赐给他,足以说明皇帝要更加重视商业。
第三尊的人选,只有两个人,一个是在司礼监兢兢业业的张永,另一个则是安徽督抚大军的王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