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91章 景泰九年大总结,君臣无时不在斗(1.6万)(9 / 11)  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比皆是,他却又是国公,又是首辅,您说人心会服吗?”

    胡贵菊这话说得胆子太大了。

    这句话还有一层深意,就是邢国公震古烁今的战功,带来的光环,正在消散。

    应该找到机会,把他的光环打散。

    皇帝才能拿捏他。

    “你觉得谁合适?”朱祁钰又问。

    “陛下,臣妾不过后宫妇人,哪里知道前朝那么多官员呀?”胡贵菊不敢说。

    她爷爷最合适!

    朱祁钰揽着她:“朕能娶你,泼天之幸。”

    “臣妾嫁给圣上,才是几辈子修来的福分。”胡贵菊要跪下谢恩。

    朱祁钰蠢蠢欲动,想再来一次,但想到太医的忠告,暂且压制吧。

    胡贵菊也想,问题是皇帝遏制自己,她也不敢要呀。

    只能偷偷的用手……

    除夕夜里,各宫过得都不太好。

    宫中位分最高的几个嫔妃,皇后、淑妃,都没得到封赏,反而位分低的,都得到了封赏。

    景泰十年,大年初一。

    朱祁钰却在养心殿看奏章。

    “皇爷,安南急报。”

    朱祁钰以为是安南又打仗了呢,结果是边永的奏章,厚厚的密奏有两本书厚。

    都是以日记的形式写的。

    像是在和皇帝聊天,用这种写法,能让皇帝感受到边永写下这些文字时的心态,有担忧、有惊喜、有疑惑,能让皇帝置身其境。

    朱祁钰看得津津有味,直到看到买到了玉米种子,立刻问道:“刘震海可有密奏传来?”

    “回皇爷,腊月二十九有密奏传来,上面并未写‘急’,所以暂时没看。”冯孝回禀。

    因为宫中忙乎过年,没时间看。

    很快有太监送来。

    刘震海在密奏中写到,潘本愚率领大批船支,抵达广州,上面是所有购买清单。

    朱祁钰认真看,还让宫中太监过来参谋。

    百官家中正在过年,现在诏来议事,未免有些不近人情了。

    采购清单里,有两船玉米种子,一百多艘战船,军械若干、生活用品若干,还有一些其他的种子。

    每一样造价都非常高。

    西夷这是把大明当成肥羊了,往死里薅羊毛。

    “皇爷,这价格也太高了,这玉米种子,用丝绸来衡量?”冯孝倍感无语。

    “买!”

    朱祁钰道:“所有种子,一概都买,并告诉那些商贾,大明收购所有种子,皆用丝绸交易!”

    “皇爷,商者巨贪,皆不讲信誉,您若是大肆收购,他们肯定以次充好,欺骗咱们。”冯孝不相信商贾。

    “无妨,骗咱们,说不定也是好东西呢。”

    朱祁钰不在乎:“告诉他们,种子和书籍,大明大肆收购,皆用瓷器、丝绸来交易。”

    “皇爷,他们都是未开化的,书籍有什么用呀?”冯孝不解,大明的书籍才代表着最高文明。

    “冯孝,切莫坐井观天呀。”

    “啊?”冯孝都懵了,大明是井?您开玩笑呢吧!

    朱祁钰给他解释:“纸张不管在哪里都是昂贵的,能记在纸张上的东西,都是最珍贵的。”

    “而丝绸、瓷器,我大明可随便制造出来,朕在用一些玩物换取知识和未来,这桩买卖不亏。”

    的确,商贾都是偷奸耍滑的。

    肯定会拿假种子,骗取丝绸。

    但是,这些假种子里面,万一有朱祁钰可望而不可得的作物呢?

    哪怕是花卉,也是好的。

    “再传旨刘震海,所有种子,在广西种下。”

    “传旨给徐珵,让他派出一个精通种植玉米的人,去广西,经营这些种子。”

    “令薛瑄划下一片地,必须无比重视这些种子的种植,绝不能出现任何差错。”

    “至于战舰,交付给朱永,和安南战舰合并,并交给船工仿制。”

    “其他东西,待江河解冻之后,运送到京师来。”

    如今玉米培植,分别在辽宁和京师两个地方。

    “八百里加急,给刘震海下旨,务必和西夷商贾做好贸易,并吸引更多的西夷来大明贸易。”

    “并酌情请他们协助,击溃海寇。”

    “再从中枢派人去,跟这些西夷商人,学他们的语言,全都写下来,等着书籍到了,全部翻译过来。”

    “交给四夷馆去做,朕需要精通天下各族语言的人才。”

    朱祁钰对文化,垂涎欲滴。

    华夏文明的源远流长,根源就是文化。

    他可以焚毁安南、朝鲜的文化,因为他们的文化来自于大明,但有些国家的文化,他要保护起来。

    全部翻译过来,变成大明的文化。

    然后把他们的文化焚毁!

    朱祁钰瞬间想到了很多:“去,把重臣都宣来,朕有要事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