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效死忠的皇帝!
“为国建功立业,不计个人荣辱。”高宗本认真回答。
边永看了他半晌,恭恭敬敬行了一礼:“边仕远,不如你高茂卿多矣!”
高宗本回礼:“边大使,此事才刚刚开始,务必把种子运送回国。”
“你已经打开如此局面,若还无法将种子运回国,就是我边永的罪责了。”
边永很清楚,种子要比和暹罗的关系更重要。
两拨使团,就是为了种子回国。
接下来。
逯杲开始对所有西夷商贾严加审讯。
至于大食等中亚地区的商贾,统统杀掉,其钱财,按照在王宫里说好的,全部给遇难的明军,充作抚恤。
当然了,暹罗朝臣皆认为高宗本会贪墨掉。
这在大明绝不可能的事情。
这钱一定会送到每一个战殁者的家里,一定。
西夷在暹罗的商贾,有些浮财,但并不多,大明分文不取,全都归暹罗王室。
他们的大部分财富,都在船上呢。
但这些财货,还是让拉梅萱十分满意,锅大明背,好处他分大半,这桩买卖,值当。
预计此次被杀的商贾,竟有三千多人,暹罗地方的商贾,还在抓捕中,暹罗王可发了笔大财。
果然,刑讯后得知,他们的船支,就停在吕宋。
高宗本入王宫,请求暹罗海军,协助明军,将东西运送回大明。
拉梅萱目光闪烁,大明宁愿大肆屠杀,也要得到的东西,到底是什么?
“不瞒王上,是一些种子。”
高宗本很清楚,瞒不住的,就算现在暹罗王不知道,暹罗海军出航,就一定会知道的。
在船上的明军,可就没这般战斗力了。
所以,高宗本和边永等人商讨之后,决定和暹罗王做一桩交易。
“什么种子?”暹罗王来了兴趣。
“陛下赐名为玉米,此物能在寒冷的漠北种植,我大明控制了漠北万里疆土,需要种植玉米,养本地百姓。”
一听是种子,农业的事啊,暹罗王顿时没了兴趣:“我国有高产稻,取自占城,若陛下喜欢,臣愿进献给陛下。”
“高产稻,何为高产?”高宗本竟有种骑驴找驴的感觉。
宋朝时候,中原就引进过占城稻。
如今南方皆种占城稻。
可这些年过去,大明并未再引入占城稻。
皇帝没想过这件事,朝臣也没想过呀。
满朝上下都以为占城稻,和大明的稻子是一样的呢,不存在区别呀。
可是,占城稻的品种有很多。
拉梅萱一副很平常的样子:“每亩6石……”
“多少?”
高宗本惊得站起来。
而殿外的侍卫以为明使又搞事情了,急匆匆进来,发现高宗本目瞪口呆地站着:“王、王上,您说多少?”
“6石呀,很多吗?”拉梅萱问了一句气死人不偿命的话!
大明一等田地,亩产4石(1石=130市斤,520市斤)。
一等田太少了,基本在2石在3石之间。
“暹罗的上等田能达到亩产10石,我们嫌弃米太多了,一年只种一茬。”
高宗本傻傻地看着拉梅萱,他娘的,你们这是老天爷追着喂饭吃啊!还他娘的不珍惜?
我们大明,多少人饿肚子呀!
要是有这些粮食,满朝也不会愁白头发了呀!
“那,若是种两次,能得20石?”高宗本小心翼翼问,觉得20石已经很多了。
拉梅萱看他像看土老帽似的:“我们是一年三熟,能得30石。”
咚!
高宗本跌坐在地上,两眼冒光,天选之地!这就是天选之地啊!此地必须纳入大明的统治,必须!
拉梅萱意识到问题了,天朝上国怎么会缺粮呢?
在彼此遣使交流这些年,以及史料上记载,暹罗压根就不知道大明缺粮,认为天下都跟暹罗一样,亩产6石很正常啊。
这都什么年代了,还会有人饿肚子?
天朝上国?玩笑呢吧?
可是,高宗本的反应太可怕了。
好像大明真的吃不饱,怎么可能呢?这是天朝上国啊,他们的丝绸、瓷器那么美观,还有如此可怕的强兵,怎么会吃不饱肚子呢?
坏了,大明不会因此而攻伐暹罗吧?
“暹罗良田很少的,基本都是亩产6石的土地。”拉梅萱可劲找补。
都是亩产6石的地方?
暹罗多大来着?比几个安南都大!都是亩产6石的地方,还有亩产30石的地方。
一个暹罗,能养一整个大明!
这还嫌少啊?
“是一年三熟的亩产6石吗?”高宗本声音都在颤抖。
拉梅萱点了点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