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08章 明中六大奇案,妖书案(1.5万)(4 / 10)  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割后,我去看了土地,发现土地肥力几乎耗尽,已经从黑土变成了黄土,如果明年继续种植,怕是无法收获了。”

    闻言李贤微微一惊:“是何原因?”

    “肥力!”

    “玉米三宝能在东北种植的原因,是需要大量的肥力,倘若地中肥力不够,那么三宝也无法开花结果。”

    “它们消耗的肥力,是米粟麦的数倍。”

    徐珵眼神忧愁,他想凭借培育玉米三宝而入文庙。

    说着,他将详细记录送到李贤手中。

    李贤看完,不禁唏嘘:“果然天道损有余而力不足,这世上没有完美的事物。”

    “这玉米三宝,能在这恶劣环境种植,就要消耗几倍的肥力。”

    “按照你这记录中的记载,这肥沃的黑土地只能支撑三年,中原的土地也就支撑一年呀。”

    李贤看完,顿觉气卸了一半。

    他大肆开发辽河套,就是准备种植玉米呀。

    皇帝给他写信,告诉他从西夷商人买到了足够的种子,等河道开化后,就送到辽宁来,让他明年就推广种植。

    如今土地开垦好了,种子预备好了。

    你告诉我这玩意是吃肥大户,种不了两年的,玩呢?

    “若用草木灰,辅以农家肥料呢?”李贤问。

    “并不够呀。”

    徐珵种植玉米三宝近三年了,每一天都有详细的记录,所以他是大明最专业的玉米专家。

    “那可怎么办啊?”

    李贤博览群书,思索道:“用什么东西,能加大肥力呢?”

    三万顷良田呀,花了中枢120万两银子啊!

    这要是无功而返,他李贤就是罪人,还入个屁内阁了,引颈就戮吧。

    “从我种植玉米三宝后,就开始研究肥力。”

    “这肥力的构成,主要是粪便、草木灰等物,我详细分析过,这些自然肥料产生的原因。”

    “可能是某个物质,能增强土地的肥力。”

    “所以,只要能找到这种物质,放大这种物质的用量,就能增加土地肥力了。”

    徐珵可是世间最聪明的几个人,他已经往化肥的方向思考了。

    李贤同样也是,他拍手道:“只要找到这种物质,就能让玉米三宝,在辽沈土地上种植了。”

    徐珵又来了信心,缺肥料,就去找肥料。

    他奋笔疾书,将市面上所有用得上的肥料全都找出来,然后一样一样试,寻找替代品,看看叠加效果。

    再派人去民间询问老农,看看民间能否收集出有用的消息。

    他的农学院,已经有上千弟子了。

    正值冬天,他下令让所有弟子去研究,如何提高土地肥力,达到种植玉米的要求。

    徐珵相信,他一定能攻克这个难关。

    李贤也在写信求助,往他的朋友圈发,看看谁有好办法。

    不止当官的过除夕。

    天下兵卒也在过除夕,皇帝赐下一套棉衣,做新春贺礼。

    这套棉衣包括棉大衣、外袍、厚裤子、千层底的冬鞋,还有一条绣着“明”字的腰带。

    南北兵都有,南方兵若穿不上,可以领钱。

    皇帝撒钱来收买人心。

    而在四平。

    此地是吉林都司的临时治所,王来担任吉林都司都指挥使。

    吉林都司在景泰八年成立,却是景泰十年才正式使用,毗邻辽宁、热河、朝鲜三省。

    王来以建州三卫为基,建立新城,连着辽宁往东修建。

    同时,他派出使臣,和各个部落通商,并招抚这些部落为汉民。

    海西女真最懵逼,他们前几天还是女真呢,转头变成汉人了,他们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啥人。

    但大明出手甚是阔绰,各种换换换。

    以前都是蒙古、女真当二道贩子,和他们交易,换取他们珍贵的东珠、人参等物,他们所得甚少。

    现在中间商没了,大明直接和他们交易。

    大明有钱呀,出的价格比蒙古、女真高了许多。

    让这些接近野人的部族,和大明关系迅速升温,全都愿意归附大明,变成明人。

    王来花钱请他们帮忙修筑城池,再花钱在他们中间征兵,组建了一支野人军。

    这些人被送去哈密,和东察合台汗国打消耗战去。

    路上有野人哗变,被明军击杀,剩下的全部贬为奴隶,送去治黄河了。

    王来继续和他们通商,并在长春、吉林、敦化、延吉建立贸易场,和各个部落通商。

    对依附的民族,就开始征兵,往大明输送人丁。

    王来仅来四个月,就往哈密送了六千人。

    城池建到了颜春(中朝俄交界)。

    往北在德惠、哈尔滨、肇州、绥化建城。

    王来打算在吉林都司,重要地带先建立城池,派人戍守,再陆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