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23章 景泰十二年,新增一省(3 / 7)  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外有琉球、宝州府拱卫,港口众多,是通往东方贸易的必经之地。

    这次,福建版图彻底形成。

    “琉球降为县,派一知县去治理。”

    “加项忠的文勋。”

    项忠不够封爵,那就加文勋,皇帝向来大方。

    而项忠又送来好消息,征募了三万四千倭兵,全部运去益州。

    大明已经初步和倭国的地头蛇建立联系。

    胡豅上疏,百姓已经上了宝州和澎湖,但房屋田地都没着落呢,请中枢调配一批粮食过来。

    宝州还是原始状态,上面的人也是土人。

    木材什么的都不缺,人力也不缺,缺的是时间。

    梁珤已经率水师回到了南京。

    皇帝安抚他一番。

    眼看就要过年了。

    今年大明航海,火了三样东西,一个是豆芽,一个是圆葱,一个是红酒。

    因为水手常年飘在水上,有很多人离奇死亡,宫中传出消息,在船上囤积豆芽、圆葱和葡萄酒。

    果然有奇效。

    圆葱也从哈密种植,推广到了中原种植,葡萄园也在华夏大地上再次兴起。

    葡萄酒,在汉唐元比较流行,明人则不喜欢葡萄酒,更喜欢白酒。

    而葡萄酒再次兴起后,寇深打算在哈密大面积种植葡萄,赚一波葡萄酒的钱。

    但景泰十一年,最火的是海鱼罐头。

    沿海省份,不甘心被肉罐头称霸市场,就鼓励渔民下海捕捞,制成海鱼罐头,畅销全国。

    甚至,还有人研制出了古代防腐剂。

    放在罐头里。

    反正朱祁钰没敢吃,担心吃完会被毒死。

    但不妨碍民间喜欢啊。

    百姓生活日新月异,餐桌上也愈发丰富。

    热河、宁夏屠宰的牛羊,降雪之后,大规模运入内地销售。

    这种冻肉,在北方最受欢迎。

    就说这次北军南调,临走之前,兵部特批了肉票,因为过年征战,中枢给二十万大军每人批了两斤肉票。

    让二十万北军,欢天喜地的上了船。

    这在景泰八年之前,想都不敢想的,逢年过节能吃点肉,但仅限于自己吃到几口,如今只要有调令,就会批东西,肉票、布票、香料票、罐头票。

    什么都可能赐,让兵卒在民间地位直线提高。

    人有钱,地位才会高,在哪个时代都一样。

    景泰朝当兵的吃得好赚得多,社会地位自然高。

    海鱼罐头刚问世时,兵部就批了两罐海鱼罐头给军中发下去,因为军中上下吃到了海鱼罐头,才把海鱼罐头带火的。

    景泰十一年,第二火的,就是烤鸭。

    整个京师,遍地都是烤鸭店,驰道上的食肆,全是烤鸭店。

    主要原因是景泰十年末,中枢下旨,令天下养鸭子,中枢收鸭毛,给全军上下制羽绒衣。

    天下都养鸭子、大鹅,导致肉价暴跌。

    尤其是入冬之后,鸭鹅能够储存的时候,加上漠北的羊肉涌入市场,把禽肉挤垮了。

    大鹅倒是不愁卖,因为大鹅饲养成本偏高,肉价也高,仅出的鹅毛就能回本。

    填鸭成本低啊,这玩意是灌饲料长大的,成本很低,稍微鼓励,市场上就泛滥了。

    市场上供大于求,鸭子泛滥。

    皇家商行则大肆收购,不止收毛,肉也收。

    然后开得烤鸭店遍地都是。

    宫中还传出麻辣鸭货的制作方法,烤鸭店里的鸭货供不应求,多少都不够卖,把卤味店顶得够呛,有倒闭的风险。

    皇家商行赚的钱,足够给二百万大军添一件羽绒衣。

    也带火了鸭货业。

    而皇帝的评价却是缺了辣椒,味道差几分。

    但不妨碍百姓喜欢。

    火了之后,以皇帝的风格,要么甩卖,要么赐给有功之臣,比如今年建功立业的功臣将领,都会得到店铺赏赐。

    第三火的,还是煤油灯。

    国内大力开采石油,煤油的价格是很低的,城市里的商业街,都挂上了煤油灯,取代了灯笼。

    煤油灯进入千家万户,成为生活必需品之一。

    还有很多东西都火。

    比如水泥瓦房。

    热河工匠竟研制出无限接近现代水泥的手工水泥,他被皇帝赐了一枚银符。

    热河境内的一段驰道,就是用水泥修筑的。

    也因此,很多富户,都用水泥修建瓦房,造价很高的,越贵的东西富户越喜欢。

    这种水泥生产出来是弥缝用的,结果在盖房子上火了。

    还是陈泰想出来的,修一段驰道,让天下人看看新水泥的厉害,然后水泥畅销了。

    民间还兴起武术之风,因为皇帝广招天下武人,在南京举办一场英雄大会,所以武术兴起。

    皇帝爱书,诗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