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26章 气运大男主,倭灵王,朱祁镇(4 / 8)  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叶卿良谏啊,以后再有劝谏之语,皆跟朕说,朕从谏如流。”朱祁钰笑了起来。

    叶盛翻个白眼,您就把我装进去而已。

    “陛下,吉林建省,却没有多少汉人,内阁的意思是从江南移过去一批人。”

    朱祁钰略微沉吟,已经移走了几百万,江南人口压力骤减。

    交趾的承载力,也到了极限。

    但还在移,雨季来临之前,必须全部移走。

    “挑能吃苦的佃户,移过去二百万人,您觉得够不够?”朱祁钰问。

    “陛下,太多了吧,吉林能装下这么多人吗?”

    叶盛觉得移走十几万就可以了,最多不超过三十万人。

    “徐珵上疏,辽宁玉米丰收,种子够用了。”

    “他也在吉林试种了,成熟率很高。”

    “他还在开发耐寒的稻种,已经有了眉目了。”

    “只是吉林都是生地,开发需要几年时间,人少了支撑不起来开发,所以朕说挑能吃苦的去开拓吉林。”

    “粮食供应也不必担心,从辽宁、山东运一批过去就行,如今海路通了,从江南运也成。”

    “吉林唯一的大患,就是兀良哈,今年就把兀良哈打得不敢冒头。”

    朱祁钰拍板。

    移二百万人去吉林,江南留二百五十万人,那五十万随时移去黑龙江。

    至于库页岛和虾夷就太远了,暂时不移民。

    饭要一口一口吃。

    叶盛小心打量皇帝一眼,皇帝的悲伤果然是假装的,现在还有心情议事呢。

    转念一想也觉得自己可笑,倭郡王和皇帝早就撕破脸了,哪有什么悲伤?

    再说了,阁部因倭郡王之事耽搁,被皇帝叱骂,让百官滚回自己的衙门好好办差。

    而在仁寿宫。

    孙太后满脸悲戚:“哀家没了儿子,连你都来看哀家笑话吗?”

    “老臣犹记得您大婚之时,一转眼,您都老了。”

    胡濙当年在礼部,太孙大婚时他全程参与。

    “倭郡王不幸,天不假年。”

    “可他血脉尚在,您也要在宫中颐养天年,难道非要因此事,而和陛下交恶吗?”

    胡濙和孙太后关系不一般,他知道很多关于孙太后的秘密,孙太后却奈何不了他。

    这就是岁数大的优势。

    若是皇帝早就收了胡濙的心,也不会这么难对付孙太后母子。

    孙太后冷哼:“哀家是他嫡母,难道要事母不孝吗?”

    “圣母,孝与不孝,不过众口铄金罢了。”

    胡濙心力交瘁,声音很低,他不想耽搁下去了。

    这话让孙太后脸色一变。

    她非常清楚,朱祁镇死了,现在是她最重要的时刻,把握住了,她后半辈子不愁。

    她得为倭郡王血脉挣够了好处,也得为自己积累足够的本钱,顺便再为孙家挣个爵位。

    可胡濙这句话,仿佛在说,您死了,天下人都说皇帝孝顺,谁还能怎么样?

    皇帝手里有刀子的,他可以不讲理的。

    “圣母,老臣以为,上谥太高,恶谥又伤了天家和气,上一个平谥,是最好的。”

    谥号的问题上,绝对不能上个好谥号。

    那岂不让皇帝的正统性大大衰弱吗?

    上个恶谥,又让天下人揣测兄弟之情,上个平谥,是最好的,得找个下下的平谥。

    最重要的是,朱祁钰需要一个丑恶兄弟衬托他的伟大。

    孙太后对这个平谥,是能接受的,但她想卖个好价钱。

    “圣母,倭郡王薨逝,让陛下茶饭不思,若圣体有恙,局势怕是会更加恶化。”

    胡濙道:“陛下不在北京,两京信息往来,甚是麻烦,拖得时间久了,马上就开春了,怕是会影响倭王的英灵。”

    就是说,倭王尸体臭了咋办?

    大明尸体防腐技术很好,能保证尸体几年不腐烂。

    问题是,皇帝若从中作梗,不给你用,难道任由朱祁镇的尸体溃烂吗?

    “他非要如此对待他兄长吗?”孙太后只是哭。

    胡濙也难办。

    但此刻绝不是退让的时候,一旦他退让,皇帝肯定会铤而走险,弄死孙太后,这会影响天家声望,影响朝堂稳定。

    “陛下想让阳武侯和交国公联姻。”

    阳武侯就是常德的儿子,孙太后的外孙。

    外孙终究不姓朱,这个当口,她并不在乎。

    关键常德和皇帝走得近,不用她担心。

    “如今朝堂大定,内政修明,国库丰盈,今年就会定下开海国策,财政收入怕是要超过三千万。”

    胡濙忽然说起了朝政,孙太后没听明白。

    “有如此圣君临朝,天下万民景仰。”

    “陛下又有亲子,皇子虽小,却终究会长大的。”

    猛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