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35章 大明帝国,前行道路上的指路明灯(8 / 9)  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的想法。

    朱祁钰倏地笑了:“老太傅肯定和朕想一起去了。”

    李贤也想到了,狂翻白眼,陛下啊您可带个好头吧。

    “华夏历史源远流长啊,先贤多呀,那著作肯定也多呀。”

    “换上咱们的老祖宗名字,没问题吧?”

    “谁敢来大明打官司,朕就派兵灭了他们。”

    “诸卿觉得咋样?”

    朱祁钰笑问。

    您这是赤果果的剽窃,是抢掠!

    把不是自己的东西,翻译过来,变成自己的,然后派人去扯皮,就说这东西是华夏传下来的,一点脸都不要了。

    但我们好喜欢哟!

    “陛下圣明!”

    余子俊小声道:“陛下最好把他们的文字给烧了,这样就再也查不出来源头是哪来的了。”

    朱祁钰一拍大腿:“余子俊,这个出版局的重担,你就先担负起来,把天下各国翻译过来的书籍,统统冠上祖宗的名字,你来办。”

    余子俊是又无奈又好笑:“臣遵旨。”

    “所有书籍,没有在大明出版局报备刊印的,一概不许承认,只有在大明报备的,才是合法书籍!”

    朝臣狂翻白眼,您这是鼓励民间去抄人家的书啊。

    您的心眼有点歪啊。

    也没人觉得皇帝说的不对,天朝没听过的东西,其他国家通过了也不管用啊,因为我们是天朝上国啊。

    “翻译,不能马虎,词不达意的地方,要反复核对,不能着急,原本也要保存起来,不许损坏。”

    朱祁钰话锋一转:“既然说到了西夷的东西,那就得说说奴隶了。”

    “凡是在籍的奴隶,不能让他们掌握知识。”

    “除非立下功劳的,允许脱籍,否则不许掌握知识,不许生育,不许从军。”

    “而征服区的百姓,全部梳辫子,自称奴才,见人就打钎下跪,把胡人那一套,用到他们身上,必须要好好的奴役他们,让他们打心眼里认为自己就是奴隶。”

    想一想,以后奴隶都扎着狗尾巴,见着人就跪下打钎,奴才遵旨,好不好玩?

    三代之后,保证这些人打心眼里认为自己是奴隶了,这种烙印,是永远抹不掉的。

    李贤略微思考:“那就让他们穿胡服,做一个真正的奴才。”

    这话让朝臣哄笑。

    “阁部议定后,就开始执行,所有占领区的奴隶,都按照这个标准治理。”

    “这样,一眼就能分辨谁是汉人,谁是奴隶了。”

    朱祁钰笑道:“第八件事,就是新作物的种植啊,朕前天和徐珵讨论了此事。”

    “他是有大功的。”

    “朕得知,玉米、土豆、红薯,已经在天下大规模种植,已经入了百姓的口了。”

    “辣椒、柿子、洋葱、苹果等物,也进入百姓家了。”

    “像花生等新作物,还在培植之中。”

    “交趾已经种上了橄榄树,诸卿应该吃过橄榄油吧?味道可还行?”

    “梁珤上疏,渤泥的棕榈树,能出棕榈油,他的意思是,让天下普及,进献上来一批。”

    “油,是重中之重。”

    “百姓肚子里没油,所以吃得多。”

    “要让百姓肚子里有油,才能吃得饱,饿得晚。”

    朱祁钰是真操碎了心。

    “说到吃,就得表彰年富在湖北做的了,今年一年,湖北养殖了二十万头猪,湖北也有旱情,但百姓受灾是最小的。”

    “因为这些猪,猪油给百姓提供油脂,猪肉呢,卖出来赚钱。”

    “这个办法好啊。”

    “阁部督促下去,地方要按照这个标准做,多多搞养殖,地方官员把心思用在地方建设上,别眼睛总往上看。”

    “只往上看的,一辈子都别想上来,上来的都是在地方做得好的,其他人没门。”

    “吃,就得穿。”

    “棉花远远不够用。”

    朱祁钰看向耿九畴:“耿卿,之前你给朕上的奏疏吧?棉花缺口太大。”

    “印度遍地是棉花,但收购太亏了,棉花占船舱面积太大,装一船也没多少,不如用来买粮食。”

    耿九畴苦笑:“陛下,想大面积种植棉花,也没地可种啊。”

    朱祁钰语气轻松:“所以朕在开垦东北啊,若把东北粮仓开垦出来,就有地方种植棉花了。”

    “还有纺织业。”

    “发展进入瓶颈了,布匹的质量越来越差,百姓不太愿意购买。”

    “中枢要督促纺织业改良,改良织布机,改良纺织方法,改良布料的质量。”

    “衣食住行,样样重要。”

    “这沥青驰道的铺设,朕是非常满意的。”

    “明年继续铺,大面积的铺设。”

    “治水司也要继续治水,黄河要治,长江也要治,东北、西北、西南的水都要治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