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万人啊,起码得派五十万大军去接,大明哪有那么多骑兵?就算有,会冻死多少?
三个亿啊,大明财政一年稳定在六千万,就是五年的财政收入啊。
内帑也不像前几年那么富裕了,没地方薅羊毛了,主要收入,就是灭国的缴获。
这还没算地方损失呢,粮食、肉食损失巨大,毕竟两千多万人,云聚一地,吃喝拉撒都是大问题。
不然怎么能把所有奴隶,甚至本地人都驱赶出城呢,因为没粮,供不起了!
不能走水路,一路全靠沥青路来运输,粮食损失太大了,再加上中枢免农业税,储粮不多的,中枢还得留下一笔粮食赈灾用。
最关键的是,精锐损失了十万人啊,有三万骑兵,也就现在的大明,经得起如此巨大的损失。
“陛下,您对新地有何想法?”李贤打破沉寂,抱怨再多也没用了。
“建省呗,建西域省,他族逼处,故土新归。这不是新省,自古至今,便是我中原之土!”
朱祁钰道:“朕不过是收回来朕的疆土罢了!”
“明年扩修沥青驰道,建立城池,原有的建筑风格,统统推平啊,重建!”
“蒯祥不是设计了很多城池吗?拿出来去建。”
“有些不该存在的东西,就让他永远不存在,朕的意思,你们懂吗?”
李贤躬身:“臣等明白,虽是西域,实则是新省,既然是一张白纸,就任由中枢泼墨,新建的地区,和内地一般无二。”
朱祁钰对教派十分防范,所以这次彻底军管,他也是很满意的。
“城池风格,必须和内地高度一致,名字也要改。”
“从内地移过去二百万人。”
“以征兵的方式移民。”
“放开条件,鼓励女子嫁去西域。”
“再让农科院去考察,看看西域适合种植什么?该种植的种植,该保护的保护,再打通多条西域通往内地的道路。”
“于谦、范广、王越等都有大功,按照功劳升迁便是。”
朱祁钰没说晋爵,主要是爵位早都封了,一个功劳封两次爵位,就不公平了。
但于谦封无可封了。
“加赐于谦一枚玉符。”
大明第二枚玉符,又赐给于谦了。
这场战争的大胜利,并没有让朝野上下多高兴,损失太大了,占了一块贫瘠的地盘。
还没占青海呢,要是占了青海,估计朝野上下都得哭,那地方更穷,没中枢养着,都吃不上饭。
转眼到了年关。
这个年,百姓却都不太开心,肉食价格涨得太狠了,主要是战争原因,大批猪牛羊被军中采买走了。
肉蛋奶,已经是百姓饭桌上的常见食材了。
尤其是肉,中等人家,基本三天吃一次,以猪肉和羊肉为主,冬天则是以鸡鸭鹅为主。
这肉,可不是平白来的,是需要粮食喂养出来的。
大明开垦东北,东北能提供半个北方的粮食供应,那么,两湖粮仓的粮食,就能喂养家畜了。
畜生对粮食的消耗,远高于人类用度。
还有一个消耗粮食大户,就是酿酒,交趾的粮食,都卖去了贵州,酿酒用的。
大明百姓多爱喝酒,还很挑剔,非粮食酒不喜欢,比如葡萄酒、果酒等等,都不喜欢,就喜欢粮食酒,白酒、啤酒等。
富裕的江南,更是少种粮食多种桑树、橄榄树等等高附加值产品。
这就导致了大明粮产量比景泰十二年,翻了足足三倍,还是不够吃,还是有人在挨饿。
中枢并没有下令,禁止吃肉喝酒,因为长期吃肉蛋奶,保持高营养,青年的身高明显在长高,营养上去了,明人的身高也就上去了。
西域大战,大明在民间大量购粮、购肉,导致肉荒。
粮食没荒,那是因为有印度粮食撑着。
印度诸国,每年饿死的人都超过二百万以上,卖到大明的奴隶超过五百万。
但印度诸国国力不减,因为人家能生啊。
大明也能生,截止到景泰二十二年年底,人口超过了2.7亿。
中枢的新年圣旨,鼓励民间多多生育,并对生十五个以上的家庭,给予税赋大规模蠲免的政策。
虽然今年肉贵酒贵,百姓这个年过得不舒坦。
但这道圣旨,却迎来天下欢庆,多子多福,孩子多是福气啊。
之所以下这道圣旨。
因为景泰二十三年,是开发新益州第十年,新益州第一次给大明输血。
新荆州和新扬州已经开垦出来了,婆罗洲三省也开垦出来了,就剩下马六甲和吕宋两省,还在开垦之中了。
今年开始,新七省就不再是大明的包袱了,基本能够自给自足了,在未来三年内,就能向大明供血。
大明会继续开拓新地,不止大明自己开拓,还要分封诸王出去共同开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