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国是一边打一边谈。
第四次开罗战役,大明第四次打败奥斯曼。
奥斯曼明显疲软,因为连年战败,他对各国的统治已经摇摇欲坠,甚至小小的希腊,都敢造反了。
大明四处煽动被征服国家造反奥斯曼,奥斯曼搞得头大。
奥斯曼大帝穆罕默德二世气得病重,临终前,他告诉自己的儿子,修好大明,镇压国内叛乱。
恰逢第六次明奥战争,大明连续取得第四次大胜,穆罕默德二世闻言就含恨而终。
朱见深气死了奥斯曼皇帝,也是大功一件。
巴耶塞特二世忍着恨意,愿意和大明谈判。
这一场战争的败,主要是明军偷袭开罗,奥斯曼帝国的勇士仓促组织起来,才产生的大败。
第三次战争和第四次战争,中间间隔仅一个月。
明军又是远征,应该是身体力疲,无力远征才是,结果明军不止来了,比之前更强。
彻底打崩了七万奥斯曼勇士,杀死一万多,俘获三万多,明军取得了罕见大胜。
朱见深的条件很简单,奥斯曼在非洲的利益,全部归属大明。
巴耶塞特觉得大明野心太大了。
本想纠集欧罗巴诸国,联合起来对付大明,结果举目四望,发现都是奥斯曼的敌人。
关键奥斯曼现在的国际环境非常烂,邻国奥地利、意大利都有撕下一块肉的野心,虚弱的帖木儿终于灭亡了,取而代之的是萨法维帝国。
三个大国围着奥斯曼,都对奥斯曼虎视眈眈。
如今大明又在欧罗巴四处点火,整个欧罗巴将奥斯曼视为共同的敌人。
明奥战争,奥斯曼四连败,让世界看到奥斯曼的败相。
谁都想撕下来一块肉。
可他们也不动动脑子,大明因为在红海,烧了开罗就逃进红海里,奥斯曼的红海舰队又被干掉了,奥斯曼大军每次来,都一拳打在棉花上,压根就抓不到大明的影子。
不信让大明和奥斯曼,摆明车马,光明正大打一仗,看看谁强。
谈判持续四个月。
双方终于做出协定,奥斯曼在非洲的利益,大明需要花一百万银币购买,两国无条件释放战俘,恢复外交关系。
一百万,买奥斯曼全部非洲利益,这买卖也太香了。
但大明使臣还骂娘呢,我们战胜了,凭什么还花钱买?
明奥战争,历时四年半,大明终于取得艰难获胜。
中枢从答应的100万战兵,增加到了160万,还有十万蒙古骑兵,3万索伦人,才四次击败奥斯曼。
这也是第三次战争和第四次战争间隙如此短的原因,因为不是一拨人,第四次派来的是,从新到非洲的索伦人,一战打崩了奥斯曼。
就是把奥斯曼最精锐的军队派来,索伦人也能教他们做人。
大明总军费,高达1200万。
当然了,这里面包含移民费用,工厂建设费用等等费用。
但这个数字,仍旧让中枢极为不满,这么多钱,还打不赢,朝堂上都骂楚王是废物呢。
“报捷,报捷!”
郭登止不住眼泪:“胜了,四年半,17万健儿埋骨非洲,终于胜了!”
胜利之后,朱见深发布的第一条命令,就是开凿运河,打通红海和地中海的要道,这样一来,大明商船就不用绕行非洲,直接经过楚国,就能进入地中海了。
这是皇帝要求的,只要打通运河,大明就能源源不断派兵去欧罗巴,就能支持朱见深占据北非了。
朱见深也能看到,打通运河之后,他的楚国会是多么重要。
亚欧中转站。
只要他关闭运河,藏在地中海里,大明就拿他没办法,或者他如果得罪了欧洲诸国,他就关闭运河,躲在红海里,欧洲也拿他没办法。
这是一块王霸之基啊。
同时,打通运河后,他就能直接架船,拿下北非富饶的突尼斯、摩洛哥等地。
重点是摩洛哥,那是地中海出海要道,以前掌握在西班牙手里,他来了,就要掌握在我朱见深手里。
开凿运河也很简单,遍地都是埃及难民,用呗。
这些难民,都是拜大明所赐。
朱见深却毫无心理负担,因为大明就是这样打仗的,他都算仁慈的,当初按照郭登的策略,都该屠了。
“王上,明奥战争胜利,下官也要回朝了。”郭登有些舍不得朱见深。
此时才知道,皇帝的眼光多么敏锐。
明奥六次战争,起最大作用的不是他郭登,而是朱见深,他明明年纪不大,却稳如老狗,对战争局势精准把控。
尤其最后一战,大明完全可以在第五战中暴露索伦人这大杀器,朱见深却没有,第五战很难才赢,明军焚烧开罗后,又撤离了开罗。
等到奥斯曼重新占领开罗后。
明军悄然出现在开罗城外,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