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公司从四国联盟,变成了五国联盟。
朱见深第一次见识到了欧罗巴政客的水平,就是一群不讲道义的王八蛋。
他也不怕,只要运河开通,宝船送过来,他真的谁都不惧。
五国联动,运河开凿进程加快,预计五年内开凿成功。
这个时候,陈嘉猷送信给朱见深,告诉朱见深,欧罗巴恐明思想严重,让他做好准备。
其实,欧罗巴是很排外的。
对于长着东方面孔的明人,嘴上不说,其实心里是很讨厌的。
这种排外,从古至今就有,当年突厥离开大唐,跑到这里来,就是因为被严重排外,才不得不放弃了原来长相,变成了现在的土耳其长相。
但至今土耳其也从未融入过欧洲。
欧罗巴把他们叫成杂种。
奥斯曼这么强,欧罗巴上下不也不屑一顾嘛,他们很讲血统论的,肤色论也很有说服力。
朱见深看完,更迫切地要打开运河,运河开通,让你们欧罗巴上下换血,看看是我大明强大,还是你欧罗巴诸国连在一起强大!
看得出来,陈嘉猷这次招揽贤才计划,并不顺利。
朱见深手上倒是有一些埃及、北非的人才,他犹豫一下,决定装船送去大明。
原因很多。
重点是,他是外裔人,想保证血统纯洁性,就要谨防外族血脉侵入他们的族群。
明人在这里人还少,若娶了当地人,那么后人就会变成混血。
久而久之,明人的血统会越来越少。
可以适当混,绝不能大规模混。
他要借着送贤才入大明的机会,请求皇帝,送来一百万女人,男人要源源不断的送过来。
以他现有的国土面积,能容纳三百万到五百万人。
这里不是本土,维持血统纯洁性,就得从国内送人过来。
他先给陈嘉猷写了封回信。
然后组织人才,送回大明。
朱见深认为,外藩和大明,要经常交流,才能学到大明本土的先进技术,才能在国际竞争中保持不败地位。
藩国不能脱离大明,那样用不了几代,要么被本地同化,要么就被赶尽杀绝。
这一点他极有远见。
他虽不是皇帝亲生的,却是皇帝养大的,这份情,要一直维系住。
至于太子,他也不担心,因为当年的太子之位,是他主动让的,这份大人情,朱见淇是不会忘记的。
有了两代君主的感情,他有把握在北非立足,依靠国内不断联系,他就能夯实楚国基础。
等他百年之后,楚国就是大楚帝国了。
他的孙子,就不用装孙子了,是真真正正的皇上。
念及至此,他干劲十足。
他又要给皇帝写一封信,告诉皇帝运河开凿情况,以及他和西班牙几国对峙的过程等等,他要事无巨细的禀报给皇帝,并征求皇帝的意见,求皇帝给他派来几个大将,最好派来一个重臣,帮他稳定朝局。
这一点,他也是深思熟虑的。
框架是最难建的,他招揽了很多基层人才,但高层人才却稀缺,从大明引进是最好的。
因为藩国和本土是不分离的。
甚至,他往前走,都是皇帝给他指示的,让他建立大楚帝国,也是皇帝同意的,甚至还让他登基称帝。
只要和大明永远保持良好国际关系,那么楚国就永远是大明的藩属国,大明和大楚,就永远是朋友。
这一点,朱见深是最佩服皇帝的,皇帝是真的不看重那些虚名。
可请重臣来坐镇,他却没把握,因为中枢也缺重臣,尤其那种一锤定音的重臣,皇帝可舍不得放来非洲。
他得想个办法,最好从少壮派当中选一个,他们在地方也就当督抚,来楚国,却能当内阁首辅。
待个几年,再回中枢任职,完美。
他笔走龙蛇,将发生的一切,意见等等,事无巨细地写出来,送去中枢,请圣目阅览。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