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后,直接碾压上登上榜首。
民间好评如潮。
封神榜依托于古代东方神话,又加入了西方神话,对西方神话进行魔改和矮化。
这完全符合景泰朝的政治思想,大明本来就是最强的。
正在打明奥战争的王琼,也公布了由他主编的一套书,镜花缘。
一本镜花缘,再度引起盛唐热。
表面写的是志怪,其实写的是骆宾王反唐。
景泰朝,和清朝李汝珍所处的时代不同,大明对文化是非常开放、包容的。
所以不用隐晦地表达反唐,担心文字狱。
王琼版镜花缘,是梦与现实相交错,互相轮回,最后落点是反唐失败,武周篡唐。
一部镜花缘,弥补了武周代唐这段时间的历史空白。
但镜花缘写的婉转,虽是男视角,但其实写的是女人。
这一点是皇帝一定要坚持的,不然王琼更想编纂一本纯粹的造反文。
王宪一部薛家将,让读者大呼过瘾。
杨家将、呼家将之后,一部薛家将。
接着隋唐演义,应梦贤臣薛仁贵开始,一共三部,第一部三箭定天山,第二部是薛丁山征西,第三部是薛刚反唐,一共110万字。
但王宪版薛家将,并不是只写薛仁贵,而是写初唐、盛唐所有名臣武将,反倒皇帝成了配角。
重点突出薛仁贵。
王宪虽然在陈国,但编纂的事,他也盯着呢。
他还私自夹带了一本私货,王玄策传奇,写的王玄策平定外夷的故事。
反响寥寥,民间有点看够了家将类型了。
反倒一部樊梨花,引爆了图书市场。
大女主就是有市场。
本来樊梨花是放在薛家将第二部里面的,王宪单独拿出来卖一遍,效果出奇的好。
接着他又公布一本罗家将。
写的罗成。
结果销量很尴尬,在爽文大潮中,被打得浪花都漂不起来。
一直在更新穆桂英传奇的王华组,继续推出狄家将,写的是狄青五虎将的故事。
前有扑街的罗家将,狄家将也跟着扑街了。
读者被杨家将、呼家将、薛家将三部家将,已经把审美提高了到了一定程度。
而罗家将、狄家将显然是恰烂钱之作。
远没有前几部精良。
再说了,读者现在可以选择的图书太多了,谁愿意看打打杀杀呀,看情情爱爱他不香吗?
李东阳算抓住这个机会了,直接来一部孔雀令,写的是唐代女诗人薛涛的故事。
虽然卖得不错,但李东阳在民间积累的口碑,正在崩塌。
这本书明显是恰烂钱之作。
完全不是治书局的风格,治书局以精良、编年史著称,写的是一个人无法写的大历史,而不是什么孔雀令,写什么薛涛,这一个沧海一粟的故事,谁都能写。
皇帝读完这本书,也觉得不好看。
很显然,各大治书局的存货已经掏空了,各大朝臣还在隔空过招,所以就拿出来一些破烂货,开始比烂。
皇帝直接叫停。
如果没有好货,就潜心研究,慢慢写,写好了再公开发表。
别把读者当傻子!
中枢这场图书硝烟,才逐渐步入尾声。
而民间读者又开始喊书荒了。
无书可看。
像景泰风云叫好又叫座,那是因为修订的时间非常长,不惜代价的修订一本书。
带动了图书市场火爆,也把治书局的存货掏空了。
好不容易养成的图书火爆市场,转眼就冷了下来,给了民间书籍的发展空间。
可质量上,完全比不了治书局。
这个时候才知道,治书局拿出来的垃圾,也比民间文人写的强,因为治书局是合众人之力,又经过诸多大家层层审核,拿出来的精品。
皇帝大手一挥,宫中发布一套巨作,岳飞传。
本来应该在狄家将之后,公布岳飞传。
但其实,岳飞传和景泰风云一起编纂的,全书跨度很长,前面还有一部,水浒后传。
然后才是岳飞传。
岳飞传全书跨度是两宋交际之间,主要描写靖康耻前后,进行大量对比。
和原版完全不一样。
岳飞传,是皇帝呕心沥血之作,这本书,绝不能蒙尘。
全篇210万字,描绘两宋交际,政治、经济、军事环境,对靖康耻盖棺论定,并详细描写徽钦二帝在北方的生活,赵构在南方穷奢极欲的生活。
尤其是书里的忠臣名将,如陆登坚贞不屈,李若水面对残酷刑法,凛然不屈,还一口咬下老狼主耳朵;宗泽忧国如焚,大叫“过河杀贼”而死;王佐为了混入金营策反,用“苦肉计”砍下自己胳膊等等。
和穷奢极欲的朝廷形成鲜明的对比。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