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91章 魏国篇,用水挟制诸侯国的霸主国(5 / 7)  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土地,尽可能地涵养水土。

    他这个地方,很缺水的。

    伊国比他还惨,伊国除了石油外,别的什么都缺。

    所以,隋伊两国,一直在思考,怎么才能解决水源问题。

    其实可以在印度想办法。

    但要穿过庞大的沙漠,如何保护水源,又是个大问题,现在的技术是做不到的。

    隋王也在思考这件事。

    前几年,有臣子上疏,认为可以引伏尔加河和乌拉尔河的水,灌溉隋国。

    可是,这两条河,一个在商国,另一个是商国和魏国的分界线。

    乌拉尔河,是从乌拉尔山里引出来的水源,最终注入里海。

    伏尔加河,则是斯拉夫人的母亲河,最终也会注入里海。

    里海这么庞大的水体,水源就来自这里,乌拉尔河和伏尔加河。

    如果令其改道流入波斯,问题就来了,里海就会消失。

    大商可不希望和大隋直接接壤。

    大魏同样不希望,在里海消失后,彻底和商隋两国直接接壤。

    这就造成了,隋伊两国严重缺水,眼看着水资源流进里海里,自己却喝不着。

    里海的水是不能喝的,含盐量特别高。

    说实话,对于伏尔加河,整个中东地区都需要伏尔加河,因为都缺水呀。

    在大隋和大商谈判中,卫、英两王都站在大隋这边,希望大商愿意为三国注水。

    伊国则希望从乌拉尔河中得到水。

    大商可是天然东欧霸主。

    就这地盘,这地理位置,就决定了是霸主国。

    大隋同样有称霸的野心,所以大商不愿意为大隋供水,也情有可原。

    除非老皇帝开口。

    但老皇帝同样开不了这个口,因为大明不可能去欧亚大陆的边界线上,为诸国注水的,耗费太多钱了,朝臣也不会答应的。

    这次,大隋和大魏破冰合作,其实他想曲线救国,得到乌拉尔河的水。

    最终经过几轮谈判,伊国决定购买里海西岸的土地,极度缺水他也想要,支付大隋一笔钱,用于购买鸟粪上。

    伊国何尝不需要农田啊。

    问题是,就算弄到了农田,没有水灌溉有个屁用啊。

    所有藩国里面,伊国是最穷的,全是沙漠,人口才二百万,这些年不增不减,主打的一个存在感低。

    人家卫、英两国,好歹还得卖油呢,存在感还挺高呢,伊国是啥也没有,只有沙漠旅游。

    这次得到了一块绿洲。

    他也想和魏国冰释前嫌,因为想得到乌拉尔河的注水。

    环境是可以慢慢治理的,伊王有这个耐心,他还年轻,继藩的时候,他母族又给了他一大笔钱。

    他母亲是宋淑清,宋家给了他足够的经济支持。

    他是诸侯当中,种树最厉害的一个。

    继藩二十年,他种植了200亿棵树木,每天不是在种树,就是在种树的路上,民间都说他是种树皇帝。

    伊国人口最少,树木最多,环境是肉眼可见的变好。

    一百年后,也许伊国也会郁郁葱葱的。

    这是朱见滁最大的愿望。

    和他一样,封在西印的许王朱见浙,也在玩命种树,但都没他凶,毕竟人家站着一块绿洲,他境内全是沙漠。

    除了沙漠旅游,一无是处。

    关键搞沙漠旅游的国家很多呀,像卫国、英国、楚国都搞沙漠旅游,大家都大相径庭。

    若非西游记里面有伊国,他还能刷一波猴的存在感,不然什么都没有了。

    朱佑榷兄弟俩随魏王回到许都,秋明。

    秋明发现了巨大油田,当初老皇帝就说此地有油田,一语成谶。

    现在的许都,已经成为中亚最富庶的城市。

    许都有中亚最复杂的交通网,从许都上车,能通往大明、商国、伊国、隋国,通往许国和宁国的路还在修。

    用不了多久,就能通往各国。

    中亚明珠很多,比如塔什干、撒马尔罕、鄂木斯克、叶卡捷琳堡、杜尚别、喀布尔等,全是中亚顶尖大城市。

    可这些城市,都无法和许都比。

    作为魏国的国都,魏国紫禁城,虽仿照北京紫禁城建的,但建地面积,却超过了百万平。

    紫禁城才72万平。

    魏国紫禁城里还建造了一座中亚王城,和一座西欧王城,三座王城,共同组建了魏国紫禁城。

    朱佑榷兄弟俩在许都转了一天,只走走完了一条商业街。

    这是世界上最大的商业街!

    不是中亚最大,而是世界最大,大明也没有比许都商业街更大的商业街了。

    许都总人口仅800万,仿佛比北京人还多呢。

    因为许都构建城池时候,将城市设计得充满层次感,让人看着不会乱,还觉得开阔、广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