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92章 隋国篇:挥动翅膀的枢纽国(3 / 7)  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伊国不敢想什么霸主,他就想得到阿姆河的注水。

    魏国境内这几大水系,额尔齐斯河、鄂毕河、阿姆河、锡尔河、乌拉尔河。

    阿姆河、锡尔河汇入咸海。

    乌拉尔河汇入里海。

    鄂毕河和额尔齐斯河进入北冰洋。

    全是大河,而且全部属于魏国。

    如果阿姆河不流入咸海,额尔齐斯河、鄂毕河和乌拉尔河往南流,那么中亚的干旱问题也就缓解了。

    伊王知道自己分量低,他一个搞娱乐的,就是一个戏子,谁会在意一个戏子的想法呢。

    这件事必须得请示老爹。

    他老爹之所以好使,因为阿姆河、锡尔河、额尔齐斯河,源头在大明境内,鄂毕河是两国共有,

    乌拉尔河,则是商魏共有。

    只要搞定老爹,大明就能拍板。

    所以伊王对两个侄子极尽的好。

    朱佑榷嘴巴紧,就是不吐口。

    伊国是真惨啊,伊王种了二十多年树,却还是无法阻止土地沙化,这块土地被破坏得太严重了,根源还是缺水严重。

    必须要有充足的水源,才能彻底解决伊国严重干旱问题。

    好在朱见滁是慢性子,做事慢悠悠的,他能忍,也能等。

    朱佑槿更聪明,他还想巴结魏王叔呢,怎么会一个穷国而向霸主国开口呢,人情这东西得省着点用。

    朱见滁毕竟当了这么多年皇帝了。

    早就看出这俩混小子敷衍态度,只能心里幽幽一叹。

    他从小接受的是系统的帝王教育,读得是圣贤书,如今靠娱乐存活于世,多少有些逼良为唱的意思。

    他很想堂堂正正的活着,可现实不给他机会呀。

    只能化悲痛为力量,继续种树。

    魏国用水挟制诸国,朱见滁何尝不知道,可一个沙漠国,没有战争的能力,一旦战争,他辛辛苦苦三十来年种的树就毁了。

    不想战争,就得谈判。

    朱见滁都想好了,未来中亚战争中,伊国绝对中立,做中立调停国,毕竟一个做娱乐的,有什么资格参战呢?

    有时候他都自嘲自己,堂堂皇子,活成了一个戏子,有何颜面见列祖列宗?

    朱佑榷兄弟在伊国停留几天后,便启程去隋国。

    伊国和隋国,两国也没有铁路勾连。

    两国铁路最近的地方,仅仅三公里,愣是没修通。

    朱佑榷对于此行没去娱乐城去体验体验,内心失落,还有正事要办呢。

    隋国也悲催,完全坐落在高原之上。

    这片高原海拔900米到1500米之间,绵延2000公里,由于受到山脉的阻挡,高原内部形成了许多盆地,同时也阻挡了来自大洋的水汽,导致高原内部的荒漠化现象严重。

    这块地盘,明军当时啃下来,砸进去三十万人死伤。

    萨法维王朝之所以能脱离帖木儿帝国,照样不灭,就是因为有着恐怖的地缘优势。

    那场战争李震、欧信、刘宁等名将,诸国参战,总兵力超过百万,后期是韩雍、项忠、李秉亲自挂帅,才啃下来这块高原。

    用的还是蒙古人的老办法。

    这是一块斜三角的高原,内部地形极为复杂,若没有本地向导,进去就会迷路。

    当年蒙古人选择里海东北方向的山脉缺口作为进攻的通道,这个缺口叫呼罗珊,最终从马什哈德城攻入高原。

    明军采用一样的战术,组成大军同样是蒙古人和阿富汗人,不计后果的攻占,战损三十万,损失不计其数,才拿下整片高原。

    欧信病死在征途中,战胜没几天,李震也病死在此,李秉染上了重病,七十岁病逝和这场重病息息相关。

    对于这块高原的清理活动,损失人数高达41万,才彻底清理出这块地盘,但清理也不干净。

    很多波斯人,变成了隋国人、伊国人。

    根本没法进行全部清理的,只是除掉了顽固派,然后进行血统净化,一点点来吧。

    隋国境内,波斯移民约有七百万人左右。

    隋国国策,同族不许通婚,强制汉波通婚。

    近几年,完全波斯人长相的人才在隋国渐渐消失。

    而那些老波斯人,是非常恨明人的,因为明人是侵入者,侵占了他们的家园。

    明人同样不喜欢这些长相不一样的家伙。

    隋王继藩之后,还进行过一次文化清理,对所有波斯文,进行焚烧。

    要不是老皇帝制止,怕是波斯文化就要绝根了。

    但这些东西,都被装船运去大明了,成为汉文化的一部分。

    民间不许说除汉语外的其他语言,说了就是大罪。

    为了强制汉化,大隋人口四千万,竟征了七百万兵力,全部散在整个高原内,每一个小山口都有人把守。

    非汉人不许拥有利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