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治过这片高原。
隋国,和波斯人建立的传统国家不一样,波斯人是很自信的,自信到了自负,他们和明人不一样,明人是谦卑好学,这就造成了明人容易自卑,而波斯人是极端自信,乃至自负。
正因为统治这片地区的是隋国,是谦卑的明人,明人最擅守。
所以这片地区永远不会被攻克了。
萨法维汗国被明军攻克,就是因为自大,他们压根就没想过,明人会采用几百年前蒙古人的战术,还是同一个地点,萨法维汗国又倒在历史里面。
而隋国,在奥斯曼帝国战败后。
又得到了黑海边上的一大片领土,基本是能吞多少就吞多少,几乎疆域达到了奥尔杜地区,这块地方,就是把小亚细亚半岛按照大陆地盘给切开了,突出去的地盘隋国不要,在大陆架上的全归大隋。
奥斯曼帝国这么豪横,也是因为本土小亚细亚半岛,根本打不上去,全是高原覆盖。
但大明有攻打高原的经验,还不止一次,这才取得了第二次奥斯曼战争的胜利。
隋国领土向黑海方向扩张,建都在这里,就更加合适了。
首都左右,就像两支翅膀,挥着翅膀。
但问题也是巨大的,本来几座大山是天然屏障,这回领土向西延伸,就需要大量驻兵,驻兵成本增加。
同时又混进来奥斯曼人,民族问题又来了。
隋国不厌其烦。
国民也讨厌这种被外人袭击的生活,所以不愿意往西迁。
隋王只能用修铁路的方式迁徙百姓。
隋王朱见汐好好招待了两个大侄子。
很显然,态度上和伊王就不一样了,伊王对两个大侄子,或多或少带着点恭敬。
而隋王朱见汐,则是叔叔对侄子。
尤其是辽王,未来会和隋国接壤,是对手。
辽国是奥尔杜往西。
奥尔杜,刚好是小亚细亚半岛的半岛根上,完全伸出去的地方,划给辽国和韩国,在内陆的地区,则完全属于隋国。
晚宴之后,隋王和辽王,正式交换国书,划定疆域。
隋国想称霸世界,必须要满足粮食需求,隋国疆域也就150万左右,和魏国根本没法比。
但是,魏国没有出海口。
隋国正在谋求地中海上的出海口,按理说,从奥尔杜切了一刀,隋国应该得到地中海的出海口。
可出海口这块被卫国划走了,卫国不缺地中海出海口,却不允许隋国有,但这个还在谈,隋国有信心拿下出海口。
就算没有地中海出海口,隋国也有波斯湾出海口。
隋国一缺粮,二缺水。
缺水问题,只要伏尔加河和乌拉尔河给隋国注水,隋国就不缺水。
其实,隋国正在和卫国商讨,截流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和中华江一样,反向灌溉高原。
以此来威胁卫国,隋国必须得到地中海出海口。
卫国早晚会松口的,朱见汐有把握。
伏尔加河南下,就要钻开大高加索山,这会让来自大洋的暖流进入东欧平原,改善东欧平原阴冷的气候。
同样的,也会让隋国气温下降,气候变得宜人。
可商国没有改道伏尔加河的意思。
很明显,商国不希望东欧出现一个新的霸主国,商国不止要做东欧霸主,还要做欧亚大陆上的大明外第二大霸主。
商国目前正在收哥萨克汗国的地盘,还没进入争霸阶段。
但争霸的脚步越来越近了。
隋国虽然缺水,但没到伊国那么严重的地步,只要种植足够的树木,是能一定程度缓解水资源匮乏难题的。
粮食问题,魏国给出一道最好的答案。
没有土壤,就创造土壤。
没有地理环境,就创造地理环境。
一个茫茫无际的大草原,都能改变成一个大农场,我们这山地有啥不行的?
江南不也是山地吗?不也成了大明最富庶的地区?
种地这方面,明人是专业的。
伊国花钱赎买了一大块土地,给足了隋国好处,隋国也打算购买大批鸟粪。
还从魏国购买大量冻土,进行人工搅拌,变成肥沃土壤。
山脉多,那就把山脉炸掉,变成平地,填充土壤,人造平原,有什么不行的?
隋国想称霸,就不能走寻常路。
朱佑榷兄弟乘坐隋国火车,玩得就是刺激,隋国的铁路,依山而建,建造难度极高。
但隋国却拥有非常完整的铁路网。
隋国经济,以畜牧业、运输业为主,尤其是运输业,是隋国的经济支柱,在世界上也是数一数二的,有海上马车夫之称。
如果隋国拿到地中海的出海口,就会成为一个地跨地中海、黑海、里海、波斯湾的国家。
完全成为东西方贸易的枢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