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已经预定了,嫁给自己小孙子,太子第八子朱佑柞。
按理说,王守仁和天家联姻,镀金身了呀。
可他那张臭嘴,这种鬼性格,也就老皇帝宠爱他,换了别人,早就让他坐冷板凳了。
朱佑柞的婚事,也是老皇帝拍板的。
太子可不愿意,他对王守仁印象很差,这家伙总鼻孔朝天,对他这个未来皇帝都不假言辞。
大明拽爷很多的。
李东阳小时候就拽,现在才为五斗米折腰,朝中拽的比比皆是。
有才的人,有点怪癖很正常的。
但李东阳和太子关系很亲密,因为李东阳会说话,哄得太子团团转。
“对了,朕要兴建紫光阁,要册封景泰朝群臣,想不想入阁?”朱祁钰笑着问他。
“臣?”
王守仁既想又无奈:“臣哪有资格入阁呀!”
“你是未来的大明于谦,怎么就没资格入阁了?你先去倭国,然后朕就给你机会入阁!”
王守仁觉得自己没戏。
他也恨自己晚生十年啊,若能在景泰朝为官,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啊。
“你是朕留给太孙的惊世大才,未来还需要你挽救大明于水火呢,记住朕的话,去吧。”
朱祁钰心里却不踏实。
太子太孙不靠谱,大明未来的路并不光明啊。
皇帝要建紫光阁,封赏功臣的消息不胫而走。
朝野上下都在议论,谁能列入紫光阁。
重点是,要进多少人,若以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为例,那么很多人都没戏。
若是放开人数,那么进去的人就多了,含金量也会下降。
老皇帝也在思量。
而这时,阁部重臣来养心殿拜谒。
“都想知道谁能上榜?”朱祁钰打趣道。
大家都是俗人,谁不想上去光荣光荣?
“陛下决定上榜多少人?”李东阳含笑问。
“二十四人肯定少,先排着看吧。”
必须入阁的:于谦、胡濙、张凤、姚夔、王竑、徐珵、叶盛、朱英、韩雍、项忠、李秉、陈文、白昂、耿九畴、白圭、年富、李贤、王复、王越、范广、杨信、李瑾、李震、原杰、寇深、李实、欧信、毛胜、赵辅、毛忠、于冕、胡豅、王来、李匡、方瑛、陶成、郭登、梁珤、神英、陶鲁。
这就是四十个人了。
像王恕、刘健、李东阳、谢迁、刘大夏、马昂、马瑾、张敷华、程信、项文曜、罗绮、王伟、岳正、吕原、商辂、彭时、何文渊、林聪、薛瑄、龚永吉、高明、夏埙、廖庄、边永、陈嘉猷、左鼎、涂谦、轩輗、萧维祯、周瑄、俞士悦、刘广衡、宋琰、薛希琏、王福、余子俊、马文升、彭宜、闵珪、许宁、陈豫、许泰、任礼、曹义、陈友、周玺、王信、李杲、陶瑾、伊旭春、宋伟、刘宁、毛海、毛荣、宋诚等等,这些人难道不该上吗?
该上的人实在太多了。
排出来,把老皇帝都吓了一跳。
这还只是一部分呢。
还有多少在各大战争中取得至关重要的战役胜利的勋贵。
“干脆紫光阁百位功臣录,如何?”朱祁钰没必要厚此薄彼。
刚刚列出来的必上人物四十个,功劳也够上的有56个,那就只剩下四个名额了。
王琼、王宪、李承勋、王鏊,满员了。
李侃呢?周玉呢?沐琮呢?沐斌呢?王一夔呢?秦纮呢?钱溥呢?丘濬呢?尹直呢?费宏呢?闵珪呢?邢宥呢?杨廷和、杨一清、林俊、顾鼎臣、胡世宁、李天和这些人的位置呢?
全都挤掉,可不对劲吧。
“干脆,不设具体人数,全都上榜。”
朱祁钰一锤定音。
把景泰朝,有功劳的臣子全都列举出来,塑像挂画像,世代祭祀。
一不设人数限制,人数直飙150人!
晚上群臣回去又扒拉一圈,又补进来五十个人。
一共200人,按照功劳大小排序。
紫光阁预期两年建造成功,塑雕像、挂画像,永远祭祀。
随着天气转凉。
朱佑枔兄弟们踏上出使之路。
看见两个哥哥去继藩,他们说一点想法都没有,那是骗人的。
可天下都已经是有主的地盘了。
想去继藩,就得从藩王领地里想办法,几乎是不可能的。
而这次出使任务,也是老皇帝对他们的考校。
老皇帝还攥着希腊没有分封呢。
兄弟五人,谁表现好,谁就可能去希腊继藩。
当然了,这是他们的臆想,老皇帝可没说。
朱佑枔去大洋洲。
从京师乘坐铁路去天津,乘坐出使的宝船,跨越万里前往大洋洲。
宝船要在在吕宋省停靠获得补给,才能去大洋洲第一国,宋国。
宝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