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21章 澜沧篇、东欧风云、朱佑榶的政治智慧(3 / 7)  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火车,都有很多趟,火车站也特别多。

    像龙京、勃固并不是交通枢纽,甚至坐船要比坐火车方便,可在朱厚煐眼里,这里真的是枢纽城市,什么都方便。

    因为发达,客流量大,所以方便。

    大理省、南诏省也想多开通列车,可乘坐的人寥寥无几,开通就赔钱。

    大明的铁路、公路都是私企,国企确有占比,但占比很低的。

    让资本奉献,比杀了他们都难。

    朱厚煐在澜沧省呆了一个月,因为朝廷在抓人,导致他视察受阻,一切以安全为主。

    他从南诏省出来,的确遭到了十二次刺杀,在之前是完全没有过的。

    主要是他的爷爷动了人家的蛋糕,这种刺杀只是警告而已。

    强如老皇帝,也有心无力。

    要不咋说朱见漭要改革,就是拿他儿孙的命来赌博。

    朱厚煐刚巧赶上雨季,长这么大第一次碰上这种鬼天气,直接病倒了。

    他留在毛淡棉养病。

    有了铁路和公路,东南亚的雨季已经无法阻止人类出行了,但仅限于本地人正常工作,出行的话很困难,旅游也别想了。

    像朱厚煐这样的北人,是没法适应这里的雨季的,只能等到雨季过去,再继续巡视。

    正好,朱厚煐一边养病,一边将自己一路上所见所闻,全都写成游记。

    他亲自执笔,从多个维度分析湖北、湖南、重庆、四川、大理、南诏这几个他视察过的省份。

    视线转移到商国。

    朱佑榶已经登基为大商皇帝,要说大明一点都不想,对老皇帝一点都不恨,都是骗人的。

    好好的大明太孙,却变成了商国皇帝。

    他爹娘全都病死,他提前当家。

    商国是两京制,西京是莫斯科,东京喀山。

    坐拥北冰洋、波罗的海、黑海、里海,是雄踞东欧的大皇帝,是藩国第一皇帝。

    朱见漭正在收服哥萨克汗国,彻底将黑海北岸据为己有,却因为国内剧变而打断进程,这个重担就要交给朱佑榶了。

    整个商国,非汉族人口在6000万左右。

    这些人长相、肤色、文化和大明完全不一样,纵然在汉化,却非一日之功。

    朱见漭为了快速坐稳东欧皇帝的宝座,让渡了很多利益,这也是白人苟延残喘的原因。

    随着奥斯曼战败后,有大批奥斯曼人逃亡到了黑海北岸,成为难民,进入商国。

    朱见漭在时,是接收难民的。

    商国缺奴隶,朱见漭又抠不肯花钱买,就接纳难民,让他们给商国打工,整个社会上的底层工作,全是白人在做。

    根据统计,商国每年都会累死三十万以上的白人。

    而朱见漭忽然回国继太子位,朱见淇一家则来商国当商王,政治家族兑换,这段时间是政治空白期,难民涌进来的数量更多,且没有地方妥善安置。

    有白人揭竿而起,短短三四个月期间,有一百多起造反,但都被朱见漭手下的精兵强将给灭了。

    可是,商国军队陆陆续续被调走,替换来的是大明老爷兵,在不熟悉地形的情况下,几次被反政军击败,对方士气大振,招募了大批白人,目前已经成为第一反政武装。

    朱见淇又病死在路上,朱佑榶要掌控朝堂,还要操办丧事,还要顾及新朝局,焦头烂额,这就给反政军做大的机会。

    现在的反政军,已经有三十万白人,并不断扩充中,很多从奥斯曼逃亡过来的百姓,都加入了反政军。

    有人说这支反政军背后是奥斯曼当局在操纵。

    也有人说,是赵国在资助反政军。

    反正反政军背后肯定有财团,因为他们的装备,都是制式装备,有的还是大明军工厂出产的。

    朱佑榶继大商皇帝位后,赵王朱佑椆就对大商本土虎视眈眈,作为大商和德国的缓冲国,赵国居然和德国正在签署停战协议,打算挥师东向,攻打大商。

    奈何朱佑榶并不特别重视反政军,反政军主要盘踞在克里米亚半岛上。

    可随着时间推移,整个半岛被反政军控制,并军势向东,试图切断大隋和大商的联系。

    大商依旧没什么动静,还是大隋出兵,击退反政军,将反政军赶回克里米亚半岛上去。

    朱见漭做大商皇帝时,对克里米亚极为重视,因为这是黑海上商国最重要的出海口。

    一旦克里米亚丢掉,大商的海上贸易基本被切断。

    朱佑榶面对冗杂的朝政,都焦头烂额,哪里有功夫管一个半岛啊,纵然知道半岛战略位置重要,可派兵去平叛,谁来拱卫中枢啊?

    朱佑榶能防守住莫斯科就知足了,商国那些老臣子仗着资格老根本不理他,那些国内既得利益者,压根就不欢迎他这个新皇帝。

    所以,收拾朝局极为困难。

    看见商国虚弱,齐国、赵国和鲁国悄无声息地将疆域往东推了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