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25章 凤麟省沧海省聚窟省吕宋省篇:人口红线(6 / 7)  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寇和倭国战乱的原因,为零,甚至取消了对倭贸易。

    贸易主要是对欧洲、西亚、中亚、南亚。

    广州的位置有优势,要比泉州更近,更优越。

    所以,广州崛起,泉州没落。

    景泰朝开海后,老皇帝投资亿万在泉州,想把泉州打造成东方第二大港。

    却在景泰四十四年的时候,确定失败了。

    以前大明就是一个陆地国家,稀缺港口,现在的大明,是海洋国家,港口有多是,泉州在地理上非常偏,无论去哪都远。

    尤其吕宋、婆罗洲三省、马六甲省的崛起,比泉州更加优越,就算政策扶持,泉州也干不过人家。

    至于对美太贸易,从日本、朝鲜、琉球、吕宋出发不香吗?

    再不济从宝州府出发,为什么要发展泉州呀?

    所以,泉州没发展起来。

    导致福建全省的经济重心,也都放在宝州府了,泉州也放弃了。

    朱厚煐登岛,感受到了极致的繁华。

    朝廷对宝州府并不吝啬,福建的发展重心也在这里,发展得很好。

    福建总人口才1.2亿,宝州府独占四千万。

    朱厚煐挑几座大城市好好走一走。

    说回中枢。

    刚过了年,到了景泰六十七年。

    朱祁钰就病了。

    正月就病倒了,一个来月了,还不见好。

    朱见漭亲自侍奉汤药。

    “老四,改革的事你可考虑清楚了?”朱祁钰比去年更加苍老了,八十九岁了,是历朝历代所有皇帝中,最长寿的了。

    可是,随着医学革命的发展,不活个120岁,都不正常。

    尤其现代医学的高速发展。

    只要有钱,就能让人痛苦地活着。

    朱祁钰凭自己的意志力,就能活到将近九十,再用上科技,能活个130岁,没有问题。

    可是,这些科技哪里敢给皇帝用啊。

    “爹,前朝的事您就别操心了。”朱见漭叹息,深化改革,真的难啊。

    满朝文武,几乎都在反对。

    肃清可以,深化改革不行。

    喊口号可以,真改不行。

    这种肃清,不就是换一波人嘛,换汤不换药,过几年又恢复到原样了,下次可不会这么顺利了。

    他其实也而不想给子孙后代留一个烂摊子,可改革却真的难。

    “朕不操心不行啊,你若有事,江山如何延续啊。”

    朱祁钰撑开眼皮子:“你爹我熬不了太久了,唯一不放心的就是伱,是朕教错了你,不该让你动刀子的。”

    “爹,儿子心中有数。”朱见漭不想刺激他。

    待老皇帝安睡后。

    他才离开养心殿,回到东宫处置政务,随着老皇帝病倒,他的心情也不好,仿佛支柱倒了。

    老皇帝确实没什么用了,却是所有人心中的精神支柱,包括他朱见漭。

    仿佛老爷子在,他就有底气。

    如今支柱摇摇欲晃,他心里也难受。

    太医说了,老皇帝油尽灯枯了,怕是熬不过今年了。

    最近状态越来越差,已经不太能走路了,被人扶着走几步腿就疼得厉害,身上很多地方都疼,要吃镇痛药才行。

    只是头脑还算清晰,思维没糊涂。

    朱见漭吐出一口浊气:“去把李东阳宣来。”

    李东阳一听太子单独宣诏,他都打了个哆嗦,又要改革啊?

    迟疑地进入东宫。

    “交趾布政使又上疏,拆分交趾。”

    “孤看势在必行了,不要再拖沓了,直接拆分交趾,拆分成交趾省和林邑省。”

    “还有,婆罗洲的京师,也选好了。”

    “在两河相交的地区,这里地形不太好,和东面的沧海省不接壤,但也无妨,距离沧海省直线距离二百公里左右,要么划进去几个县,也就接壤了,要么直接通一条专列,钱花了就花了。”

    朱见漭道:“名字孤都想好了,就炎京。”

    “炎海、炎京、炎黄子孙。”李东阳松了口气,只要谈政事就好。

    “让工部尽快去规划,然后囤积木材,开始建城。”

    “前几年木材便宜。”

    “这几年全球木材被砍伐殆尽,木材价格疯涨,婆罗洲种植的树木不要乱动,看看有没有可以放的森林,实在没有就出国去买。”

    大明虽然在砍伐森林,也在种植树木。

    对于种植的树木,是要到念头才能发放砍伐牌照的。

    正常是五十年才能发放牌照。

    可是,去年就发放了一批,很多树木被砍伐,今年开春,北京就刮起了沙尘暴,整个北方都有沙尘暴。

    这几年因为内地水土保护非常好,沙尘暴已经很少见了。

    大明在整个蒙古高原上种满了树,而且还在人工的加高蒙古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