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全民学习咱家的思想。”
圣人这东西,其实是吹出来的。
“爹,您身边的王守仁不就是最好的人选吗?”朱见漭纳闷,为何不用王守仁。
万寿节的时候,分配论发表。
两次分配财富,有着本质区别。
“为什么不书写下来,谱写皇明诗篇呢?”
他不问前程,不问结果,他就想将一身所学,写进分配论里。
他不敢超过他爹,但想和太宗皇帝一较高下,亲征漠北肯定是没了,郑和下西洋也没了,收复安南也没了,他现在能赶超太宗皇帝的,就是思想上。
每个省,必须派代表,驻入公司总部,代表是义务劳动,没有工资,不享受公司任何权力,必须通过品德考核,且要接受御史、监察史的监督。
对于兵权,朱祁钰攥得死死的,须臾不肯撒手。
话说回来。
有的国家数据就比较漂亮,比如乾国,乾国的政府数据,就做得特别漂亮,不止计算房子,还计算了两遍,按照最高房价计算的。
所以不用动刀子。
朱佑梐可不死心,天天软磨硬泡,来个三圣思想呗。
他跑来养心殿哭诉,就是也想参与进来。
朱祁钰曾经分配过社会财富。
朱见漭直接赶人了,这是我的思想,老子要凭这思想,和太宗皇帝掰手腕子的,你还想分润功劳?想得美!
“爹呀,您得想啊……”
要知道,房价这个东西,是很主观的。
条款里,老皇帝防范所有人,就没防范皇家。
不过老皇帝浇筑通天之路罢了。
“大不了添上他们的名字。”
“儿子一介武夫,思想层面远远不如父亲您成熟。”
“而从国内移民之事,尽力而为吧。”
神+圣的,助他成为至高神。
朱祁钰没搭理他:“你家老四也不安分,朕手里还有几块地盘,他想去哪,让他挑个地方,去继藩吧。”
而且这钱还多了呢,皇帝太子的钱都在这里面呢。
这是他这辈子做的最后一件事了,要尽善尽美,他才能闭上眼睛。
大明街道上,多了一种新兴交通工具,汽车。
汽车并不稀奇,朱见漭继任太子大典上,就乘坐了汽车。
到时候这套理论再传给太孙,老朱家个个皇帝都是思想家。
他不喜欢被人吹捧,谦虚使人进步。
“那儿子给您举荐几位大才。”
当然了,这条路注定不可行的。
“就学咱家自己的。”
毕竟王恕已经带头了,又给了大家一段充裕的捐钱时间,如果再不明白,那就别当官了。
所以,大明进入一个崭新的大时代,儒家思想却没变。
因为不适应时代了,那就重新创造出一套理论来。
可时至今日,文官的话语权已经严重被缩减,因为话语权被掌握在纸媒手里。
朱祁钰何尝不想做一个思想家呢?
大明不是人口大国,而是巨国。
也可以用税收来调节贫富差距,可这是谬论,只是扩大税收而已,穷人什么好处都得不到。
大明的官员,本身就区别于大学生。
这就给老皇帝扩大民间舆论权柄,提供了充足基础。
王恕就第一个反应过来,这钱到不了民间的,就是左手倒右手。
终于找回了初心。
朱见漭道:“儿子跟您说句咱们父子间才能说的话,朱熹凭什么成圣呀?”
十全老人不就这么来的吗?
朱祁钰不屑如此,他始终认为,弄一套新理论,徒劳无功,兜兜转转还会回来的。
皇家拿出全部积蓄,实现了财富翻倍。
把自己所有的知识,都写出来?
朱祁钰没有记日记的习惯,这两年脑子也不太好使,能记下来多少算多少。
武将想抬头,老皇帝也绝对不允许。
而大明百姓的教育程度,绝对是全世界最高,基本人人识字,人人能看懂报纸。
对百姓压根就没有什么影响。
剩下的时间,就是占领奥斯曼。
因为大明计算平均资产的时候,没把房子计算进去,作为固定产,房子肯定是重要一部分的。
他还在完善自己的思想呢。
雇枪手就雇枪手吧,看来朕这思想圣人,是做不成了,可惜了。
至于有人舍不得家财。
这笔财富终究要落入权贵手里的。
“分配论是朕的。”朱祁钰板起脸:“朕驾崩之后,你可不许瞎改。”
那就拿出命来换吧。
这是一篇极具朱祁钰风格的文章,不是别人代笔,充满他毕生人生智慧的文章。
而是成立一个财富运营公司,运营这笔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