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42章 给王守仁上上强度,新时代朱祁钰、朱见漭思想二圣(4 / 6)  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他要补全舆论这一环。

    是不是得多写几本书呢?

    朱祁钰生气道:“这是朕一生心血呀,你却要抢走你爹的心血?你还是个人吗?”

    当时的朝廷情况是,朝廷赤贫,江南巨富,百姓吃不上饭。

    自始至终,都在算计天下百姓,也在算计朝廷诸卿,算计自己的身后名。

    等他人死灯灭,金身碎了就碎了,自有后人帮他弥补的,不会让这身金身毁掉的。

    “消消气消消气。”

    可这是理想状态,如果人人都是圣人,那么国企就能让社会财富,尽可能的平均到每个人的头上,从而进入到理想国的状态。

    除非老皇帝一直活着,这钱才能花在刀刃上,不然还是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朱见漭心里一惊,老皇帝是不放心朱佑棅,想将他踢出京去。

    收归国有,是极为理想化的做法,只是忽略了人心,掌握国企的人,他们岂会放过到手的财富?

    国企的想法非常好。

    要不咋说,朱祁钰其实也可以包装成圣人的。

    他不会动摇爵位,但会收紧勋贵的福利,这是对勋贵的整体惩罚。

    但确实他真真正正自己写的。

    这一次,则是用政治手段,进行财富二次分配。

    这样一来,他的思想就传下去了。

    最关键的是,这套思想是最能统治百姓的好思想,最有利于统治的东西,傻子才扔掉呢!

    换皮,有换皮的原因。

    既然都成圣了。

    圣人不可能就一部书的。

    为何又被抛弃了呢?

    咱们做得好,怕谁说?

    明人是全世界上最愿意参与政治的人,对于权力有着先天性的渴望,难以理解的渴望。

    那些都是我们家族辛辛苦苦赚的,老皇帝要走了,用这些钱,自己成神成圣,我们咋办?

    朱见漭这几天有点琢磨明白了,老皇帝哪里是捐钱出去呀,而是索要天下钱财入皇家呀。

    这需要两个前提,一、皇帝有绝对权力,且愿意聆听民间声音;二、民间文化程度高,且有参政议政的意愿。

    “多说无用,挑个地方去继藩吧,再让他呆在京中,朕怕太孙和他杀起来,让你难做。”

    朱见漭也想走老皇帝的路子。

    且,该公司所有从业人员,全族不许任何人离境,出市必须报备,出省要通过政治审查。

    大明是少算。

    这次,只是老皇帝伪造的圣人金身罢了。

    汉朝的儒家思想,和唐朝的儒家思想,是一个吗?

    不过短暂兴奋一段时间罢了,自我高超。

    “朕让你爹抽你一顿,滚!”朱祁钰真生气了。

    连圣人都有私心呢,孔子、庄子、董仲舒、朱熹,个个私心大得很。

    进屎坑也愿意呀,身后名多重要呀,被人祭祀,就算抬出来鞭尸,也比被人遗忘好呀。

    针对这家公司,条款多达一千多条。

    所以,朱祁钰想用一篇分配论塑金身,成圣。

    我们的家当,都被老皇帝索要走了。

    为了防范贪腐,老皇帝提出,财富每个季度公开报表,每个省都要成立委员会,负责审查账务。

    朱祁钰略微沉吟:“还是以征兵的方式,征兵前跟人家家里讲明白说清楚,这人去了以后就不会回来了。”

    而在养心殿。

    这件事是循序渐进做的,从景泰三十五年开始,一直到今天,民间的舆论能量越来越大。

    老皇帝心情也好,继续在养心殿里勾勾画画。

    这个所谓的财富运营公司,肯定是皇家掌握绝对话语权。

    反正对勋贵而言,不动我家爵位,杀头都行。

    大学生要考秀才,再考举人,才能踏入仕途,进来当一个小兵的。

    实际上呢。

    这个体量,是很难进入发达国家的。

    可是,这些碎片化的思想,并没有组成一套理论!

    他也不可能成为程颢、周敦颐、朱熹这样的人,这些人虽然死了,但他们的思想,千古留名。

    朱祁钰低调,大明就低调。

    我有一套房子,我想卖,可以卖一个亿,没人买无所谓,反正我就要价一个亿,卖不出去我乐意,我心里就觉得它值一个亿。

    年轻时,他能一天处置十二个小时的政务。

    朱见漭赶紧拍他后背:“爹您想呀,若想将您的思想,成为一个流派,成为我大明显学,需不需要别人帮忙?”

    这种操控几千万亿的大公司,和国企有什么两样?最后不还是权贵口袋里的钱吗?

    大明发展到了这个地步,为什么四书五经还没丢掉?

    因为,四书五经是个大染缸,什么都能往里面装。

    “老四,可程颢、朱熹、周敦颐的思想,是本人写的,朕和你,都没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