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68章 大战终:大明捞个寂寞(四)(3 / 4)  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朱常治知道,这是伤了功臣的心了。

    他留不住张居正,就加封张居正为太师,也是大明朝罕见的活着的太师。

    戚继光、俞大猷、徐光启等人对朝廷也万分失望。

    他们从来没和张居正站在一起过,他们始终都是忠诚皇帝的人啊。

    可隆庆帝却查都不查,直接将他们打为同党,让他们蹲了两年大牢,本该得到的战果,拱手让人。

    若非胡宗宪等人勉励支撑,怕是连东亚的土地都被抢走了呢。

    戚继光也心灰意冷,打算弃官归乡。

    朝中很多官员,都对朝廷失望,上疏请辞。

    万历帝刚上来,就面对如此复杂的局面。

    国外战果丢失,国内能臣离去。

    徐阶垂垂老矣,已然无法主持朝政了,万历帝将高拱请出来,让高拱秉政。

    万历帝野心勃勃,和他怕死的爹不一样,他不怕被人弄死,他怕自己无法发出声音,而憋死。

    他想做一个英雄,轰轰烈烈的死。

    这也是这些年他支持张居正的原因,因为张居正的决定,是正确的,大明在他的指导之下,在一条正确的路上疾行,才有了隆庆中兴。

    他认为,那是他爹软弱。

    若他爹能低下头来,和张居正一同开创盛世,世界大战,可能是大明统一世界的战争。

    的确,他爹权柄不大,那也是他自己送出去的,等到摘胜利果实的时候,他出来反悔了,他爹做的不地道,大明没这样的皇帝。

    所以上了一个穆字,宣示着朝臣对他的愤怒。

    我们的功劳,你说抢走就抢走?凭什么!

    他把这个难题交给了万历皇帝,也是大明第十二个皇帝。

    张居正不愿意在朝堂之上,而是回家做起了家,兰陵笑笑生的笔名用得不错。

    他知道自己不会死,大明没有杀功臣的先例。

    于谦功高盖主到那般地步,还得到景泰帝的极致信任,而且景泰帝有明谕,大明没有功高盖主之罪,有功必赏,取得什么样的功绩,就赏多大的权柄,大明有异姓王!

    之后的皇帝,也一直在禀行这套理念。

    张居正把世界大战扩大化,就是为了给自己足够的战功,等于有了免死金牌。

    他不是戚继光那样的理想主义者。

    他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功利主义者。

    这次沉下去,是为了更好的复起。

    如果万历帝登基他就再次跃居朝堂,民间只会骂他太贱,而且这个时候给万历皇帝擦屁股,他得不到任何好处。

    现在世界局势又变了,大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权力分配中,得不到任何好处。

    而大明国力倾覆,国民生活直线暴跌,未来会进入严重通缩时代,在这个时代上当首辅的,就是活靶子,人见人骂,倒霉死了。

    所以,张居正选择避其锋芒。

    他的同窗好友万历皇帝,是个狡诈而又多疑的人,他继任皇位后,一定不会让他张居正独掌朝纲,一定还会启用他的政敌高拱,来制衡他。

    这个时候他出山,会让自己好不容易积累起来的名声,毁于一旦,还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一切。

    所以,他要等,等待一个必须由他出面,且能力挽狂澜的机会。

    从他入狱的那一刻,原来的理想主义者张居正已经死了,他余生要为自己而活,彻底黑化成了功利主义者!

    大明不是一定要有皇帝制吗?

    那我就来改变皇帝制!

    他是个勇士,一个试图改变制度的勇士。

    而戚继光,辞官归乡,主要是对朝堂的不信任,他是个理想主义者,和他一样的理想主义者是徐光启。

    也受到了张居正案的波及,而影响到了仕途。

    徐光启开启了暴走观测生涯,天文学家徐光启上线了。

    戚继光则回家著书立说,纪效新书要出世了。

    万历二年,世界大战终于告一段落。

    在巴黎举办和会,全世界所有国家出席,参与重新分配世界。

    对于那些灭了国祚的藩国,将不予重新立国。

    大明对于吞并的整个东亚,如沈国、息国、郤国和虞国,都不肯吐出来,还有夏威夷,大明宣誓主权。

    除此之外,其他地方,大明将逐步退兵。

    而大明必须承认,二战之后的所有领土范围,也就是说要承认,各国吞并的新领土。

    这样一来,世界上的小国基本被灭的差不多了,只剩下二十几个大国。

    世界诡异地被整合起来。

    巴黎和会上,明使严厉要求各藩国恢复原有宗藩体系,依旧奉大明为主,所有向大明宣战的国家,必须承认战败,并支付赔款。

    这话可引起了各国的激烈反对,大不了就再打。

    整个和会,持续了整整一年半。

    最终多国达成一致,大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