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六十章,这个冬天很难熬!(4 / 7)  四合院之我是许多年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进入轧钢厂之后,她只要有时间,就会努力练习字体。

    为此,许多年还给她买了好几本字帖,让她每天没事就多练习一下。

    晚上,夜幕降临,家家户户也终于可以闻到肉味了。

    尽管元旦并不是春节,但也是节假日,很多家庭还是买了肉。

    许多年家里跟往常相比,肉类多了两种,总共三道菜,一个汤,算得上是非常丰盛了。

    还好肉类都是在地下室烹饪的,而且今天很多家庭也有肉,所以没人盯着许多年家。

    元旦很快过去了,但带来的并不是好消息,而是坏消息。

    节日的喜庆刚散去没多久,政府为了保证人民基本生活必需品的供给,将煤炭供应与粮、油一起,纳入统购统销的行列之中,买煤球实行计划供应,京城每家每户都有购煤本,凭本分片定量供应。

    早在秦淮茹领取户口本的时候,王主任就给她也办理好了煤本。

    现如今,许多年却还得跟大家伙一样,去排队领取煤本。

    现如今统购统销的管控物品,实在太多了,米面粮油和煤炭等等,全都成了管控的玩意儿。

    这天傍晚,许多年刚到家,就看到了客厅里的许思梅。

    家里周红梅、胡美凤和范招娣她们都在,因为许多年家里的蜂窝煤比较多,二十四小时,那个炕都不会冷。

    所以周红梅几乎都是在许多年家待着,也顺便帮他带孩子。

    胡美凤和范招娣两人就纯粹是蹭蜂窝煤的,待在客厅里学习,也不知道能不能学得进去。

    “三哥,你回来了。”

    见到她三哥回来了,许思梅脸上一喜,急忙喊道。

    “嗯,什么时候过来的?秀儿她们呢?”

    走进屋的许多年,一边顺手看了看小豆包,但没敢靠太近孩子,一边随口问道。

    六七个月大的孩子,金贵着呢,许多年刚从外面回来,自然不会马上去抱孩子。

    最起码得烤烤手,暖和了之后,再去抱孩子。

    姜秀儿今年才五岁,也就比许卫东大半岁而已,自然是没上学的。

    既然没上学,许思梅也没有去上班,她跑来娘家这边,孩子又没跟过来,许多年就是顺嘴问一问。

    “她们奶奶带着呢.”

    许思梅支支吾吾,没敢问她三哥借蜂窝煤的事儿,还是周红梅开口戳破了她的小心思,令她瞬间脸红了起来。

    蜂窝煤管控之后,她想要购买煤炭,就十分麻烦了。

    从一九五七年的统购统销政策开始,居民的所有物资供应都被定量限制了。

    一九五六年八月,雨涝成灾,蔬菜减产,市场无菜,菜价猛涨。

    于是一九五七年,按照粮油统购统销的做法,京城市人民委员会决定把蔬菜列为国家二类物资。

    到了一九五八年,京城开始凭《居民购物证》登记供应蔬菜,三天供一次,每人供菜1斤,一九六零年和一九六一年,曾经按居民正式户口和机关食堂入伙人数,每人每天供应半斤菜。

    供应不足,以“黄豆嘴”(发芽的黄豆)补齐,或以黄豆代替:2斤黄豆折合5斤黄豆嘴。

    在五十年代,黄豆是营养品,成了医院为浮肿病人开的“浮肿药”、特殊指标供应的补助食品。

    前段时间,许多年还看到阎埠贵家里就吃过这些黄豆。

    众所周知,阎埠贵是一个老抠,他们家现在是两个大人四个孩子,按照‘三天供一次,每人供菜1斤’的规则,他们家是足额供应的。

    可是老抠也喜欢研究这些统购统销政策,知道黄豆嘴的存在。

    相比起普通的菜,黄豆嘴明显更多,也更符合他抠门的原则,所以他总是喜欢最后去拿菜。

    如此一来,菜市场供应不足的时候,他们就可以买到黄豆嘴了。

    九十五号院就阎家会这么干,附近其他几个大杂院,也有这样的人家,但不多。

    客厅里,许多年听完周红梅的话,便对他四妹道:

    “你想借多少蜂窝煤?”

    他早就知道了煤本这件事,前年,也就是一九五八年的时候就已经储藏了不少蜂窝煤,全放在空间里。

    这也是为何他家的蜂窝煤一直用不完的原因。

    “三哥,我想借二十个蜂窝煤就可以了。”

    许思梅挺不好意思的说道,借人东西,总归是不好的,尽管眼前这人是疼爱她的三哥,但她也是破不好意思,因为麻烦他太多了。

    “才二十个,够不够啊?”

    此时的许多年,已经确认身体暖和了下来,抱起小家伙亲了一口。

    却冲自己妹妹,皱眉地问道。

    结果他这句话,顿时让胡美凤和范招娣两妯娌瞬间无语了。

    什么叫才?

    别说现在已经开始管控蜂窝煤了,就算元旦之前,没有管控的时候,大家对蜂窝煤的态度也是够用就好。

    谁没事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