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六十一章,工资和票的那些事儿(4 / 7)  四合院之我是许多年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为了给全家人寻得一条生路,不得不写信给教过的三届毕业生,向自己的学生‘讨’粮票.”

    当许多年在看着的时候,旁边的许晓倩也在摇头晃脑地读了出来:

    “陶恒乐同学英鉴:久未晤面,尊况想必胜常,兹有急事,恳什么援手,三叔,这个字怎么读呀?”

    才刚阅读了没几句,许晓倩就不遇到生词了,还是旁边的许舞梅笑着帮她查漏补缺。

    那是恳祈援手!

    “我一时不慎遗失粮票40余斤,在陈之厄,逼于眉睫。”

    “我缩食才几日,已头昏体颤,势将不起,瞻望前程毫无生趣,只憾无勇气自杀耳。我诚知每人不充裕,但集腋成裘,堆沙成塔,助我暂度难关,以免发生意外。”

    “所借粮票,一两二两,一斤二斤,量力不拘,用信寄下,并请指示偿还之日,以便统筹偿还之序。爱莫能助,视之必然,不得不做将伯之乎!恳请解推之力,方寸瞭望,凌寒不胜,耑恳请至。”

    后面的话,都是许舞梅读出来的,并不是许晓倩读出来的。

    因为还是有很多字,小倩她根本不会。

    写的是古白话文,用的是繁体字,许晓倩不会读也很正常,毕竟她今年是四年级第一个学期。

    此时的许多年已经沉默了下来,这个时代的困难,真的不是三言两语能够说清楚的。

    一不小心遗失了40余斤粮票,对一个家庭来说,确实是非常沉重的打击。

    人民教师的工资,普遍不是很高。

    五六十年代,京城小学教师的工资,一般都是三十元钱左右。

    最高的不超过五十元钱,即便是超过五十元了,至少工龄要二三十年以上才能到这个级别。

    大部分刚去教书教师,每月工资是二十二块五毛钱。

    比如说阎埠贵这位小学老师,目前的工资是三十六块二毛钱,加上教师岗位的补贴,每月大概是四十块七毛钱左右。

    寒暑假的时候,工资不变,但补贴会减少。

    很多教师家庭,孩子也不会少,毕竟五十年代都倡导‘人多力量大’,这是整个社会的趋势所在。

    孩子多了,基本上也会让孩子们去上学。

    一个孩子每年的学费、书杂费、衣服添置等等这些,最少是五元钱,平均每学期是两点五。

    初中和高中的学费还不一样,每学期分别是六元钱和十元钱。

    所以,按照阎埠贵家目前的情况来看,他家每年在孩子身上的学费这些固定支出,最少四十元钱,平均每个月三块三毛三。

    现在的鸽子市,一斤地方粮票价值一元钱,按照许多年的估计,再过段时间,甚至可能还会再涨。

    因此,现在看到这位写信给自己学生讨要粮票的老师,丢失了四十多斤粮票,得有多么着急了。

    火烧眉毛啊!

    不等许多年感慨,门口进来了一人,是何雨水。

    “多年哥,你快来帮帮忙吧,后院聋老太太晕过去了。”

    这又是怎么回事?

    许多年闻言,只好跟着何雨水出去了,三小只和小梅她们四人也跟着跑。

    看热闹的事儿,怎么能缺了她们呢?

    现在这个时间点,轧钢厂工人都还没下班到家,还在路上走着呢。

    所以院子里挺安静,大家都窝在自个儿家里烤火,那么冷的天,谁没事儿跑外面啊?

    推门走进聋老太太的屋子,许多年就闻到了刺鼻的味道,那是碳火的味道。

    再看看紧紧关闭的门窗,许多年很快就明白了怎么回事。

    “小梅,去开窗透透气。”

    坐在竹椅上的聋老太太,此时已经靠在旁边的墙壁,晕睡了过去。

    看对方一脸褶子的老脸上,满是困倦乏力且多汗的样子,更加证实了许多年心中的猜想。

    这明显就是一氧化碳中毒的症状嘛。

    把手放在聋老太太的手腕处,许多年号了一下脉搏,没什么大问题。

    “雨水,小梅,你们帮忙把老太太抱到床上去,她就是一氧化碳中毒,没什么大事。”

    何雨水闻言,提着的心,终于是放了下来。

    她本来是放学后无聊,来了一趟后院,跟聋老太太聊聊天。

    没想到却见着聋老太太晕倒了,喊她也不应答,可把她给吓坏了。

    看着何雨水和小梅两人合力把老太太抱到床上,许多年却对那盆火下狠手了。

    聋老太太也是胆子肥,居然敢直接在屋里这样烤火。

    真不知道之前怎么就没事儿,今天突然就一氧化碳中毒了呢?

    许多年在聋老太太家检查了一遍,才看到了窗户这边被塞得很死的破布。

    整个屋里,几乎是没有可以通风的地方,那盆木炭直接在屋里烧着,估计一整天下来,聋老太太都没有离开过屋子吧?

    要不然也不会中毒的。

    “是谁把这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