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279.让我们成为巨头吧!(3 / 4)  才不是做galgame呢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技能全点在游戏上面了,对于影视行业,尤其是中国之外的影视领域简直是知之甚少。

    甚至他都不想管这些。

    倒是津田奈央听得津津有味的。

    仔细想想也很正常,在游戏领域当中津田奈央懂一点但总体来说是个外行人,她只知道游戏很赚钱。

    而相对应的,青智源在影视行业当中也相当于一个外行人,倒是津田自己还算是比较资深。

    所以她听得特别仔细。

    “每个公司都有各自的特色,那么月河如果想要在霓虹当中站住脚跟,肯定也要有自己的特色才行。”

    一桥文绘躬身道,“那么月河是想做一个单纯的霓虹制片公司,还是要发展成国际化的大型娱乐公司呢?”

    “这还用问,当然是后者。”青智源说。

    “既然这样的话,我有几个建议。”

    一桥文绘略作思考之后回应到,“如果是我的话,第一,要向大型娱乐公司发展,必须成立发行公司和网络平台,文娱产业无论电影电视游戏动画,产业上游都是发行方。

    由于霓虹发行资源被四大电影公司控制,文绘建议月河通过北美公司的人出面多收购一些小型娱乐公司,然后整合出一家有北美发行渠道的发行公司留下,其余的卖给电通,换取电通入股新建立的霓虹发行公司。”

    收购有北美发行渠道的发行公司,相当于获得了一张在北美的通行证,那么未来在北美市场当中制作影视,发行……

    等等就能畅通无阻,这是一条龙。

    成立之后,就需要看本身的作品质量了。

    也并不是完全没有风险的。

    霓虹电通是霓虹最大的广告与传播集团,也是霓虹娱乐界的真正龙头,整个霓虹的娱乐圈,无论是发行公司、电视台、事务所基本都要卖电通的面子。

    但是电通的国际扩张一直不顺利,所以月河把部分好莱坞公司卖给电通,可以换取电通支持月河在霓虹国内娱乐圈的扩张,毕竟就算月河加入,也只是抢四大的市场,对电通来说无所谓。

    “第二,公司建立好之后,公司自己的制片暂时以真人化月河的都市情感类galgame为主,在霓虹国内为主发行。

    此时的北美发行公司要多发行一些外来小成本电影,同时将这些日式情感片在北美发行录像带和VCD,目的是维持并整合发行渠道逐渐发展。”

    “到时候我会找在索尼工作的母亲帮忙,联系好莱坞的导演真人化部分西幻题材游戏,为公司获取更多人脉并扩张月河游戏的影响力。”

    一桥文绘的母亲原来所在的是米国哥伦比亚电影集团公司,后来这家公司在89年的时候被索尼以29亿美元加承担5亿债务的价格给收购了。

    所以说,如果单看游戏领域还没觉得索尼如何,但是放大到全球的话,你就会知道索尼究竟是个何等可怕的庞然巨物了。

    “这个阶段的电影以中小成本为主,偏向科幻片领域,具体选哪个,看月河旗下有哪些风格接近的。”

    “但是有一点,游戏真人化一般一定要大幅度改编,不然很容易扑街,这个时候最好不要限制北美制作团队。”

    青智源眉头微锁,这个要求现在还不好说,他自己心目当中搞不好有成堆的想要影视化的游戏呢。

    只不过目前为止还没能产出而已。

    “第三,度过前期阶段后,公司人脉更广,月河的财力积攒更多后。

    自己主导大制作特效片类型的真人化电影和电视剧,向北美市场投放,真正扩张成巨头公司。”

    ……

    “所以结合起来看,游戏化,游戏和影视的联动,还有未来的周边市场,这些都是月河的特色,同时也是优势,只要将这些发挥出来,那么就能开辟出一条独属于月河自己的道路。”

    一桥文绘做出总结。

    听完一桥文绘的规划之后,青智源和津田奈央都愣住了。

    这个家伙……

    看来是早就已经做好了功课的啊。

    而且都说到了他们的心坎儿上。

    按照青智源自己的规划来看,肯定也是要走游戏影视化,或者反过来先影视后出游戏这样的套路,至于哪一个在先,得具体看当时的环境因素。

    比如一些3D大片,可能渲染起来制作成动画电影会更加容易,但是呢,在游戏当中却会因为面数精度太高而无法运行,那么这种时候就会优先让电影先发。

    等待着时间的力量来抹平障碍,然后再发售游戏。

    ……

    一桥文绘的表现,足够提振青智源和津田奈央的信心。

    这确实说明了一桥文绘是做过功课的。

    这样一来,反而省掉了大家很多的时间。

    既然一桥文绘对月河进行了充分的调查,知道在背后的pokeni和DUN的影响力和各自的特产,那么就说明她是个有心人。

    如果一桥文绘对月河不感兴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