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百一十七章 变局犹在,未来的路!(3 / 4)  蜀汉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能慌乱,作为一军之将,他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带领部队继续战斗。

    鄂焕的目光再次扫视战场,只见魏军依旧在疯狂地进攻,但他们的士气似乎已经有所低落。

    鄂焕心中暗想,这或许是他们反击的好机会。

    于是,他按照原来的战术,继续指挥部队牵扯魏军。

    然而,鄂焕的心中却充满了疑虑。

    张苞的死讯让他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他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办。

    这场战争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救援行动,而是关乎整个局势的胜负。

    他必须谨慎行事,不能有任何闪失。

    思索片刻后,鄂焕决定派人向武德县的太子请示下一步究竟该如何做。

    他转身对身后的传令兵说道:“你立即骑快马前往武德县,向太子禀报此处的战况,并请示下一步的行动方案。”

    传令兵领命后,立即跨上战马,飞驰而去。

    鄂焕望着传令兵远去的背影,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惆怅。

    他不知道自己这样做是否正确,但他知道,他必须遵循太子的指示,这是他的职责所在。

    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努力平复内心的波澜。

    此时,战场上的形势依旧胶着。

    鄂焕的部队虽然顽强抵抗,但也渐渐显露出了疲态。

    魏军的攻势越来越猛烈,他们似乎嗅到了胜利的气息,开始更加疯狂地进攻。

    鄂焕的心中充满了焦虑,他不断地鼓励着士兵们,让他们保持士气,继续战斗。

    鄂焕的外貌在此刻显得格外威严。他的铁甲上沾满了尘土和血迹,但他的眼神却依旧坚定如初。

    他的脸庞因长时间的战斗而显得有些憔悴,但他的嘴唇却紧抿着,透露出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

    他的身影在战场上如同一座巍峨的山峰,屹立不倒。

    随着时间的推移,战场上的形势越来越严峻。鄂焕的心中充满了压力,但他却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他不断地指挥着部队,调整战术,试图找到突破口。

    他的脑海中不断地闪过各种战术和策略,他努力寻找着能够扭转战局的方法。

    终于,在鄂焕的顽强抵抗下,魏军的攻势渐渐缓和了下来。

    他们似乎也被鄂焕的坚韧所震撼,开始重新审视这场战争。

    鄂焕趁机整顿部队,准备迎接下一轮的进攻。

    。。。

    武德县中,天色阴沉,乌云低垂,仿佛连天空都为张苞的骤然离世而蒙上了一层哀伤的阴霾。

    太子刘嗣坐在县衙的大堂内,面容凝重,眼神中透露出难以掩饰的震惊与悲痛。

    他的身旁,丞相诸葛亮一身素衣,眉头紧锁,手中轻摇着羽扇,却也难掩心中的沉重。

    张苞之死的消息如同晴天霹雳,震得两人心神俱颤。

    张苞竟然在关键时刻倒下了,这无疑给原本就复杂的战局增添了几分变数。

    “丞相,张将军之死,对我们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损失。”太子刘嗣的声音低沉而沙哑,每一个字都像是从心底挤出来的一样。

    “堆砌在函谷关的后勤辎重,本是我们围困洛阳的杀手锏,如今却成了魏军的救命稻草。”

    诸葛亮轻轻点了点头,羽扇在手中缓缓摇动,但他的眼神却异常坚定。

    “太子殿下所言极是。张苞的辎重足以支撑魏军在洛阳撑过一年,甚至更久。这一年里,世事难料,魏军或许能找到破局之法,也或许会有其他势力介入,战局将变得更加复杂。”

    大堂内陷入了一片沉寂,只有窗外偶尔传来的风声似乎在诉说着无尽的哀愁。

    太子刘嗣起身,在堂内踱步,他的步伐显得有些沉重,仿佛每一步都踏在了心上。

    他的目光不时扫向挂在墙上的地图,那上面标注着洛阳的地理位置和周边的战略要点,每一个标记都像是一道难题,摆在他的面前。

    “撤出洛阳,继续以围困之策,虽可保留实力,但魏军有了辎重,便如虎添翼,我们之前的努力可能付诸东流。”太子刘嗣的声音中带着几分无奈。

    “但若是不撤回,洛阳城坚壁厚,魏军又有张苞的辎重支撑,我们难以攻下,长此以往,士气必受影响。”

    诸葛亮闻言,轻轻叹了口气,他的眼神中闪过一丝忧虑,但很快又被坚定所取代。

    “太子殿下,此局确实棘手。但战争之事,从来就没有万全之策。我们只能根据当前的形势,做出最有利的决策。”

    太子刘嗣停下了脚步,转身看向诸葛亮,他的眼神中充满了期待和信任。

    “丞相,你乃我军之智囊,你可有何良策?”

    诸葛亮摇了摇头,羽扇轻挥,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殿下,此事关乎大局,非同小可。臣以为,我们应综合考虑各方因素,权衡利弊。但最终的决策,还需殿下定夺。”

    太子刘嗣闻言,沉思片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