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标追问道。
欧阳伦两手一摊,无奈道:“陛下,这个你就问错人了吧,咱可是地地道道的文官,打仗这事还是得让专门的人来啊!”
“所有问题都让臣一个人回答了,那你让大明将帅们怎么想?”
随着欧阳伦这话说出,大殿上的几个武将对欧阳伦的眼神倒是改变了不少。
毕竟欧阳伦说出这话,相当于是在重视他们的地位,武将嘛最看重的就是荣誉,而获得荣誉也是为了获得尊重,欧阳伦身为大明驸马、内阁首辅,毫无疑问是除了太上皇、皇帝之外,权利最大的人。
这样的人都表示要听他们武将的意见,光是这一点就足以让欧阳伦得到武将们的好感。
听到欧阳伦的话,朱标也觉得有道理,当即准备询问一下大明的武将,而大殿上武将也已经做好了被朱标询问的准备。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李善长却是开口了。
“陛下,老臣看来,平叛的确是有必要,我大明猛将如云,随意挑选一位便可以轻松平叛,此次平叛的关键在于后勤统筹,云南行省偏远,平叛大军前往必然需要大量的物资,后勤是一大考验!”
“敌人也必然会对咱们的后勤上出手,这点必须要考虑到!”
“老臣推荐欧阳驸马为后勤统筹!至于平叛大将的人选.陛下定夺即可。”
嚯!
众人在听完李善长这话,都是一愣!
大家都没有想到李善长会说出这样的话,原本以为李善长会和欧阳伦争论起来,即便是都同意出兵,也会在各方面人选上争论,但是结果却是李善长主动推荐欧阳伦,并且还将平叛大将的选择选交给皇帝朱标。
李善长心胸居然如此宽广!
一心为了大明!?
就连朱标在听到李善长的这番话后,脸上也是露出了微笑。
“哈哈,好,很好!”
“李爱卿不愧是我大明的肱骨之臣,朕就同意你的建议!”
朱标神色逐渐严肃起来,“众臣听令!”
“臣等在!”
“云南行省叛乱是北元余孽、当地不服王化的土著掀起,他们的背后更是有安南国在推波助澜,我大明疆土不容有失,我大明天威不容亵渎,朕决心派兵平乱!”
“朕拜宋国公冯胜为大将军、驸马欧阳伦总领后勤,即刻出兵平叛!”
“陛下英明!”
对于朱标的这份命令众臣都比较认可,无论是淮西党还是驸马党都能够接受。
对于朱标的这番安排,朱元璋还是颇为满意的,首先是朱标并没有受到官员意思的裹挟,这次讨论主动权都是在朱标手里捏着的,故意放弃不去询问李善长,优先询问欧阳伦,一番操作下来,也是达成了自己的目的。
其实在召集文武大臣商议的时候,朱元璋、朱标父子也是进行交流,已经确定要出兵,召集大臣过来就是为了统一整个大明的意思,大臣争论不休,朱标处理得也是颇为老练。
让欧阳伦负责大军后勤这点,也是在朱元璋的预料当中,毕竟欧阳伦在后勤上的能力,那可都是有目共睹的,战绩可查。
让朱元璋意外的是对于平叛大将军人选的敲定。
朱标没有继续选择蓝玉,要知道蓝玉虽然因为之前义子的事情,威望等各方面都受到打击,但是蓝玉依旧是如今大明除了徐达、汤和等老帅外,最年富力强的统兵大将。
选择蓝玉无疑是成功可能性比较大的选择。
但是朱标却是选择了宋国公冯胜,显然朱标还是有用淮西党之心,但又不独用蓝玉,体现了身为皇帝的胸怀与手段。
宋国公冯胜虽然能力上比蓝玉差一些,但却是百战之将,经历的大战小战无数,多以得胜拿下,而且为人稳重、治军严谨、赏罚分明,更适合这次云南平叛。
最重要的一点是宋国公冯胜比蓝玉更加知进退,虽然宋国公冯胜是淮西党一员,但也重视大明整体利益,整体看来的确是比蓝玉更为合适。
对此朱元璋也比较认可。
至于淮西党这边,除了李善长微微皱眉外,其他淮西党官员包括蓝玉在内都没有反对,甚至都面露喜色,为宋国公冯胜拿下这平叛主帅感到高兴。
而且李善长之所以皱眉也不是因为不瞒冯胜本身,而是觉得皇帝朱标没有询问他李善长,就直接下令感觉有些担忧。
至于欧阳伦和驸马党一方的官员,那就更没意见了,若是去经营某个地方或者做什么项目,驸马党这边官员说什么都要争夺一下,但是打仗这事他们都是文官,没法插手,欧阳伦也经常跟他们说专业人做专业事。
况且宋国公冯胜战功赫赫,战绩颇佳,完全没有反对的理由。
再说了,他们老大欧阳伦不也拿了一个统管后勤的差事么,这平叛之功自然有驸马党一份的。
“父皇,您觉得这样安排如何?”
朱标看向朱元璋,真诚问道。
“安排得很好,就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