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65章扫尘日,宗师旧事(1 / 3)  泼刀行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章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最新网址:m.biquwenx.net
    腊月二十三祭了灶,二十四便要“扫尘”,寓意扫尘除秽·迎神纳吉。

    成都府的百姓,称这天为“交年节”,当地风俗志载:“腊月廿四日,户皆扫舍宇,去尘秽,备酒果祀灶。”

    不仅为清洁,更有“除旧迎新”之意。

    就连用的扫帚,也有说法。

    成都人用竹枝扎长帚,称“扫年帚”,扫屋后将扫帚与旧物焚于灶膛,寓意“送穷”。

    “扫房必择吉方起手,先扫主梁,‘扫霉运当头’,忌从门往外向屋扫,免得‘财气外流’……”

    王道玄一边清扫,一边说道:“咱们北人重祭灶,蜀地重‘交年’,都是古楚传下的习俗。”

    王府有仆役,但王道玄还要坚持清扫。

    按他的说法,是四海漂泊,南北为家,人虽在外面,但这些也不能断。

    没点仪式感,过节也就没了味道。

    李衍等人也不反对,他们这个队伍,大多是孤家寡人,凑在一起,他是首领,但王道玄更像是家长。

    一番忙碌后,又吃了早点,便各自忙碌。

    按照昨晚的分配,李衍去探查消息,沙里飞去联系侯宣,剩下的则待在竹林小筑。

    毕竟,他们还接了保护萧景洪的任务。

    明山子一走,他们就成了主力。

    吕三警戒防御,中距离攻击,武巴近战护法,王道玄设坛控场,再加上杜门一帮弟子,足以应付大部分情况。

    李衍离开郡王府,来到大街上。

    扫尘之后,距离过年也剩不了几日,成都街头年市越发热闹,到处都有售卖门神、桃符、年画,爆竹声不绝。

    从今日起,就连官府也会暂停诉讼,民间称“封印不理刑名”。

    李衍毫不犹豫,往茗香阁而去。

    蜀王府的情况有些复杂,里面不仅有“鬼戏班”的高手,还藏了下凡仙人转世。

    而且蜀王,已被卢生附身。

    那是历史上有名的方士,存活的年头,比赵长生还久,谁知道有多猛。

    没有确切把握前,李衍不计划再招惹。

    当然,昨晚收获也算不少,从“鬼戏班”二人对话来看,目前的蜀王麾下,修士主要有两方人马。

    一是之前收拢的西南邪道。

    二是雇佣的“鬼戏班”成员。

    “蜀王”已与拜龙教翻脸,“鬼戏班”的人,也不是什么好鸟,因利而聚,互相算计。

    此事,估计可以利用一番。

    目前最重要的,还是弄清对方要干什么。

    这么大动静,李衍不信找不到破绽…

    …………

    成都府城东,比其他区域更热闹。

    此地原本就三教九流汇聚,因为成都灯会和比武的事,又涌来大量江湖艺人和玄门术士。

    街边酒馆,没有丝毫歇业的念头。

    依旧是酒旗飘扬,划拳声不断传来。

    昨晚一场风雪,今日仍未停歇,街上人流往来,还有拉着牲口贩卖的百姓,将积雪踩成了烂泥,人声鼎沸,骡马喧嚣。

    李衍之前已来过,自然轻车熟路。

    他很快察觉到,此地的江湖中人,比上一次来时更多,其中不乏道行两重楼的术士,或达到化劲的武夫。

    可别小看这一点。

    虽然比起如今的他,是大大不如,但在地方上,都堪称土大王,和以前咸阳的周老猴子差不多。

    说一声群雄汇聚,也不为过。

    事情比想象中的更复杂…

    李衍眉头微皱,将斗笠压低,穿过大街小巷,很快来到茗香阁外。

    “李公子,这边请…”

    看门的小二早已记住了他,远远看到便迎了上来,将他请入茶楼。

    即便过年,茶楼内也有不少人。

    有点出乎意料的是,舞台上是一帮道士吹笙箫、打渔鼓,唱步虚词。

    “文昌帝君,紫府高真。玉册金书,掌桂籍于九天,朱衣白马,降文光于三界。大悲大愿,大圣大慈,文昌梓潼,更生永命天尊…”

    这是文昌帝君礼赞。

    蜀中两大神,一位是二郎真君,另一位便是这位文昌帝君。

    神州大地,素有北拜孔子,南拜文昌之说,如今早已流传到全国各地,甚至比二郎真君更有名。

    似乎是察觉到李衍诧异,小二连忙上前低声道:“有商贾想托人办事,知道对方儿子正在京城赶考,便特意请人演奏。”

    “李先生,随我来吧…”

    说罢,就带着李衍穿过前堂,去往后院。

    他们没发现的是,前厅二楼包间内,一双眼睛偶然间扫到李衍背影,眼神顿时变得凌厉…

    来到后面小院,李衍顿时闻到一股怪味。

    这味道,像是茶叶和药汤混合。

    甚至,还有蛊虫的味道。

    李衍眉头微皱,进入小院。

最新网址:m.biquwenx.net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