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宫包裹。
李衍有些诧异,微微点头。
在蜀中,青城峨眉名气最大,但在玄门江湖中,有些地方却毫不逊色。
比如遂宁广德寺,乃“西南第一禅林”。
眼前这青羊宫,则号称“川西第一道观”。
其年代久远,始建于周。
汉扬雄《蜀王本纪》中记载:“老子为关令尹喜著《道德经》,临别曰:“子行道千日后,于成都青羊肆寻吾”。
时隔三年,老子降临此地,尹喜如约前来,老子显现法相,端坐莲台,尹喜初闻道法。
自此以后,便奠定了青羊宫地位。
唐时,僖宗为避黄巢之乱入蜀在此驻扎。
他在观内见红光如球入地,挖得玉砖,上刻古篆:“太上平中和灾”,将其视作吉兆。
无论是否人为,青羊宫都得了朝廷拨款修建,自此改“观”为“宫”,始有如今规模。
正因如此,青羊宫地位特殊。
他们更多参与俗务,面对更加兴盛的青城山,也并不怎么买账,也与蜀王府关系密切。
若也被蜀王渗透,着实是个大麻烦。
想到这儿,李衍压低了斗笠,用龙蛇牌收敛气息,又从旁边摊子上,买了些香烛供品,装作香客混入人群。
等了许久,终于穿过山门。
进入青羊宫内,里面同样人流密集。
青羊宫的布局,最前面是三清殿和八卦亭,穿过之后便是混元殿、斗姥殿和玉皇殿等。
那里才是今日上香重点。
但见香客们踩着雪窝子,往三清殿涌。
穿茧绸袄子的盐商,往功德箱里扔银稞子,铜钱砸在松木箱底,发出声声闷响…
挎竹篮的老妪,从篮里掏出冻硬的年糕,颤颤巍巍,供在案上……
大大小小香柱密集,青烟缭绕,升腾而起,把“青羊胜境”的匾额,都熏得朦胧。
李衍先是进入三清殿上香。
和其他地方一样,进入殿内,香火之力浓郁,加上下方布置,直接隔绝了神通。
虽然李衍能用天官身份驱逐,但动静太大,因此只是扮做寻常香客,恭敬上香后离开。
与此同时,还在留意周围动静。
梁玉给的情报,青羊宫内老子神像流血泪,这是不祥之兆,但宫内道人们,似乎并未受到影响…
李衍心中奇怪,离开三清殿后,跟着人群从大殿左侧回廊通过,眼前再次出现一座宫阙。
那是混元殿,主要供奉混元祖师,太上老君。
李衍跟着人群行走,视线却飘向另一侧。
那边有座八卦亭,两重飞檐鸱吻,四周是龟纹隔门和云花镂窗,同样摆满了供品,有一堆百姓祭拜。
里面供奉着老子骑青牛。
流血泪的,便是这尊神像。
然而,李衍只是看了一眼,就没再理会。
虽然造型古朴,但那座老子骑青牛像,已经被调换,瞒得过普通人,却瞒不过他。
青羊宫内,有人故意压下了此事!
李衍若有所思,跟着人群前往混元殿。
刚走几步,他忽然耳朵微动,拎着盛放供品的竹篮,装作不经意,往大殿另一侧走去。
只见廊柱石台下,檐角蹲着一尊力士像,头顶肩膀落满积雪,显出几分憨态。
戴虎头帽的娃娃,指着力士像叫唤,身着补丁棉袍的穷书生,忙捂住孩子的嘴:“可不敢冲撞,这是玄门护法。”
说罢,便解释道:“这力士,原是唐僖宗避乱时,持戟护道的禁军统领化身。”
李衍心中一动,装作好奇,上前拱手请教道:“先生,不知此像有何说法。”
穷书生见有人询问,当即卖弄了起来,“客人是远道而来吧,此像要说起来,也是段奇闻。”
“当年唐僖宗逃难,后方有妖道追杀至此,其护卫硬生生拖住,天雷降下,劈死了妖道。”
“瞧见它胳膊没?”
“就是当初雷劈妖道的焦痕。”
李衍闻言望去,果然,石像右臂有处焦痕,虽年代久远,但颜色与周围明显不同。
那穷书生说完,便拱手带着孩子离开。
而李衍,则不动声色靠近,耳朵微动。
这石力士像中,隐隐约约传来呼喊:
“妖邪,退下!退下!”
李衍眼睛微眯,默不作声离开。
这妖邪,肯定不是在说他。
石像经雷劈,又被香火熏陶至今,多半已生出灵性,成为山门护法,但能耐有限,道人们也听不懂鬼神语。
这青羊宫内,到底有什么事…
李衍不动声色,跟着百姓依次上香。
没多久,便来到了玉皇殿外。
今日接玉皇,这里更是围得水泄不通,殿前广场上,还搭建了高耸法坛,旌旗飘荡,香烛在风雪中青烟缭绕。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