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道。”
郦道元惊讶的看着苏泽,只听到他说道: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大军作战,最重要的就是粮道通畅。统御万军之中,粮道被断,那仗也就没得打了,敌军只要坐守围困,我军必然就会自行溃败。”
郦道元抚掌道:“好一个‘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八个字就得兵法三昧了!苏泽伱继续讲下去!”
“但是陆地运粮的成本实在是太高了。”
“兵法有载,百里运粮,一正卒就要征发三名民夫,还需要损耗车辆,配备马匹,一场国战级别的大战,如果通过陆地运输粮草,那仗就不要打了,光是运输供应粮草,就能把全国的粮食都吃光。”
苏绰也跟上了思路说道:“所以大战的粮草必须要有水运?所以大军需要沿河而行,而为了阻断粮道,所以最后决战往往都发生在水边?”
郦道元满意的点头,他看向苏泽问道:“你还读过兵书?”
苏泽老实的说道:“父辈所传。”
郦道元更满意了:“甚好!你继续说下去。”
苏泽又说道:“水上可以用船运粮,舟船在水上不像车在陆地上损耗那么大,一艘船能运送的粮食也百倍于车马,而且行船不需要牲畜,只需要水力和风力就可以了,所以水才是行军打仗最关键的地方。”
苏泽看向郦道元,恍然大悟说道:“所以郦公才要修《水经注》?”
郦道元终于露出笑容说道:“孺子可教也!”
他看向二人说道:“你们二人,可愿意拜我为师,习我的水经之道。”
拜师!
虽然天地君亲师,师排在最末尾,但是在此时师生关系是最牢固的关系之一,不亚于父子关系。
自东汉以来的门生故吏制度,依然在北魏朝堂中影响深远,就比如国子监祭酒崔光,为什么明明不参与朝政,还能在朝堂保持巨大的影响力,就是因为他的弟子和门生遍布在整个尚书省内。
再远一点四世三公的袁家,能在汉末三国袁绍能这么快起势,也是因为袁家门生故吏满天下的缘故。
拜师郦道元,就意味着苏泽有了郦道元这个靠山。
苏绰毫不犹豫的拜倒说道:“拜见师父!”
郦道元看向苏泽,苏泽也拜倒说道:“拜见师父。”
郦道元说道:“礼不可废,束脩你们改日补上,但是为师只按照古礼,收十脡脯,多了就不要送了。”
脯就是肉干,这是孔子收徒弟的规矩,也就是十条肉干作为学费。
不过这已经是几百年前的物价了,如今北魏通行的拜师礼可要豪奢千百倍。
郦道元不喜欢北魏上层奢侈的风气,所以才坚持用古礼,只收十条肉干。
他又看向苏泽说道:“苏泽你还没有表字吧。”
苏泽立刻说道:“请师父赐字。”
“雨能泽备万民,就叫子霖吧。”
“多谢师父赐字。”
郦道元接着说道:“以后每隔三日,你们晚上都来河南府衙后堂,跟随我学习水经,不过学习的不仅仅是《水经注》上的内容,而是我这些年搜集的天下山川水脉的学问。”
“这些学问也许你们现在用不到,但是我相信你们必然能将这些学问发扬光大。”
郦道元有些伤感的说道:
“你们没有见过浮山堰溃坝,声震百里,宛如雷鸣,整个下游村落全部卷入水中,沃野千里皆成泽国。”
“而南梁铸造浮山堰,并不是为了水利灌溉,而是为了水淹寿阳。”
“上古的贤人考察水文,是为了百姓建造水利,灌溉农田,可如今我们钻研水利,是为了打仗,是为了攻城。”
“但愿有一天,我能见到真正的‘上善若水’,让后世学习《水经》,可以和李冰郑国那样造福万世。”
李冰修建都江堰,郑国修建郑国渠,这都是功利万世的著名水利工程,苏泽看向郦道元,终于感受到了这位北魏名臣给自己起表字时候的期许。
他全心全意的拜倒道:“弟子当竭尽毕生之力,弘师父的宏愿!”
郦道元满意的将苏泽扶起来,接着开始翻开竹简,开始讲到:
“今日是第一课,先讲大河(黄河)。”
“黄河乃水之母,是整个北方地理山川水系的总纲,也是我大魏最重要的河流。”
“今天为师就先讲一讲,为什么先秦时期,秦并关中就能王霸天下,以一国而抗六国,这最重要的就是关中水系,先讲着大河的三门峡,是以‘人’、‘神’、‘鬼’三门,秦控以三门,则全有关中。”
“三门之险要,不能行舟,所以六国要攻打秦地,到了三门峡就必须要改舟为车,设粮道入山中。”
“而秦在三门峡修建函谷关,西据高原、东临绝涧、南接秦岭、北塞黄河,易守难攻,扼洛阳入关通道,又能通过黄河补给。”
“所以秦在国力强盛的时候就出函谷关攻打六国,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