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得到汉人统治者的优待,比如在凉州昭武九姓就可以享受和汉人差不多的赋税和地位。
粟特人也是天生的经商民族,在整个丝绸之路上都有他们的足迹。
苏泽看着安娘子的脸,不由感慨美人果然影响自己处理政务的速度,他将话题扯回来问道:
“伱所携带的棉籽是从高昌带来的?高昌种棉花的人很多吗?”
安娘子所携带的种子,就是苏泽苦苦寻找的棉花种子!
棉花传入中原的时代,有唐初说也有唐末说,但是在西域早就有棉花种植的记录。
亚洲棉花发源于印度,通过商人带到了各地,但是棉花需要一定的温度和长时间阳光,所以传入中原后一直也没有广泛种植。
真正到了官方推广种植,那已经是元代的事情了。
中原适合棉花种植的产区不多,苏泽所在的地方恰好就是一个。
河西走廊因为特殊的地理特点,这里温度适宜降雨充沛,敦煌、张掖等地从棉花传入以后,一直都是棉花种植地。
河湟谷地的冬季气温稍低,但是也有一些地区能够种植棉花。
要从丝绸之路上赚到钱,除了利用贸易节点的优势做二道贩子抽税之外,形成自己的产业也是很重要的。
而棉花就是一种适宜种植的经济作物,棉布也是一种能方便流通的货物。
苏泽知道西域早就有种植棉花的历史,所以一直都让苏听泉在西平城门口鉴宝,就是为了寻找棉花种子。
苏泽也托商人寻找,但是如今西域的棉花也没有作为经济作物广泛种植,商人们根本不知道棉花是什么。
本来苏泽都准备派遣商队去印度寻找棉籽了,却没想到安娘子竟然挟带了棉籽,而且她认识棉花!
面对苏泽的问题,安娘子摇头说道:“只有一些胡僧和信众喜欢种植这种花,胡僧喜欢用这种花来纺织制作袈裟,信徒也觉得这种洁白的花能代表圣洁。”
原来如此!棉花最早是通过佛教的僧人,从印度传到西域的!
自己怎么忘记了!
整个丝绸之路也是佛法入中原的传播之路,西域这个世界宗教的十字路口,很多物产的交换最早也是通过宗教交流进行的。
如果自己早点找僧人问棉花的事情,说不定已经找到了。
苏泽有些懊恼,不过现在也不晚,他向安娘子说道:
“安娘子,你能带商队去高昌,购买棉花种子吗?”
安娘子摇头,苏泽皱起眉。
如今苏泽权威日盛,每次他皱眉属下都会感到害怕,安娘子也是如此。
她连忙说道:“将军,不是我不愿意去,而是如今从张掖去往高昌的道路断绝,商队没办法通行啊!”
原来是因为这件事,苏泽摆摆手说道:“安娘子你放心,这条商路马上就能疏通,到时候请你去一趟高昌,本将军高价收购这些棉籽!越多越好!”
虽然安娘子也不知道苏泽要怎么疏通商路,更不知道为什么苏泽要高价求购这些胡僧种植的棉花,但是面对这位河州的实际统治者,安娘子还是恭敬的答应下来。
说完了棉花的事情,苏泽又向安娘子讨论起来西域的见闻。
“西域的汉人有这么多吗?”
之前李存真送上过地图,说西域有甘凉新军后人几十万人,不少人都和他们一样想要返回故国。
而安娘子谈起西域,苏泽才知道“汉”这面旗帜在西域是多么有号召力。
昭武九姓的粟特人自称汉民,甘凉西军的后人自称是汉民,西域还有很多小国也都自称是汉人子孙。
苏泽对安娘子问道:“安娘子,如果让这些汉人回归故国,他们愿意吗?”
安娘子愣了一下说道:“当然有人愿意了,别的我不知道,那些自称是甘凉西军的后人,一直都想要返回中原呢。”
李存真虽然也说过甘凉西军的事情,但是苏泽也没有直观的印象,历史上也没有甘凉西军大规模归国的记录。
其实以河湟谷地的自然禀赋,完全可以养活更多的人口,但是制约苏泽控制这个地区的短板,就是人口太少了。
王莽当年为了在青海湖边上设立西海郡,想要迁徙百姓去西海郡,但是国内百姓都不愿意去,于是王莽更改了法律的标准,百姓只要犯法就会被发配西海郡,这才凑够了建立西海郡的人口。
而这样的结果就是,等到新莽政权崩溃后,被流放到西海郡的百姓纷纷逃跑,东汉干脆直接废弃了西海郡。
对于中原的汉人,西海郡是遥不可及的边疆,但是对于西域的汉人来说,西海郡就是故土了啊!
如果真的能吸引西域的汉人过来定居,那王莽梦寐以求都没能实现的西海郡,就能在苏泽手上轻易的建立起来。
苏泽对着安娘子说道:“安娘子,你能帮西域的汉人返回河州吗?”
安娘子和苏泽接触之后,也逐步消除了对他的畏惧,她说道:“我可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