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
萧宝夤心中失望,但是又要指望妻子入宫打探情况,强忍下怒火说道:“今日入宫殿下辛苦了,快点回去休息吧。”
说完这些,萧宝夤就带着苏亮返回书房。
南阳公主也不是傻子,上次佛钱的事情后,每当自己入宫的时候,丈夫萧宝夤才会对待自己热情一点。
她也看出萧宝夤只是仪仗她皇族身份,想让她在宫里打探情报。
曾经恩爱的夫妻变成如此,南阳公主咬住嘴唇,哀怨的返回空闺。
“宫里肯定发生大事了!”
萧宝夤一拍桌案,笃定的说道。
苏亮也点点头,近日洛阳的气氛变化,他看出了朝堂的异常。
光是一向怠政的胡太后,这么晚都在和门下省议事,这就完全不正常。
只是萧宝夤派去打探门下官员口风的人,都没得到有用的消息,这一次宰相们的口风都非常紧,而普通门下官员更是干脆被排除在决策外。
而他始终也不是江阳王元乂的核心圈子成员,江阳王府那边也没有动静。
这绝对是朝廷有大事发生的预兆。
萧宝夤焦虑的来回踱步,上次佛钱的事情他就吃了亏,但是他还是在决策核心之外,始终得不到一手消息。
在朝堂上,消息是最重要的资源。
消息从上往下分发,越是高层才能窥探到事情的全貌,对下层形成信息差。
萧宝夤也是政治上的老手,他深知抢先布局的重要性。
很多人事任免、重大决策,往往在公布之前就已经定下了人选,要角逐一些位置,就必须要提前得到消息,并且得到上层的支持。
你都不知道的事情,谁还带着你玩?
能让清河王和江阳王都放下争斗,共同保密的事情,到底是什么事情?
萧宝夤更是焦虑,到底是什么事情?——
门下省内,胡太后扶着额头坐在珠帘后,听着下方官员们的争吵。
贬为秦州兵的侯刚杀刺史李彦造反,十日内就占领整个秦州,紧接着南秦州城兵张长命斩南秦州刺史崔游,响应秦州侯刚造反,双方合兵号称十万,发布檄文要求胡太后退位,清君侧扶持小皇帝亲政。
关中造反和之前大乘教在冀州造反不一样,也和柔然入侵六镇不一样。
关中距离洛阳很近,而且从关中出了潼关就可以袭击洛阳,这是威胁到北魏心脏的叛乱。
这一次朝堂的动作非常果断,封锁了关中的消息,并且派遣三千禁军前往潼关,修葺要塞堵住关中的出口。
今日门下省争吵的问题,是派遣谁做主帅,领兵前往关中平叛。
但是这次会议从上午吵到了下午,从人事任免的讨论,已经变成了人身攻击和谩骂。
之所以这件事久久都无法决定,是因为本次关中的叛乱实在是太尴尬了。
首先,叛军首领侯刚,他儿子侯渊领导了羽林之乱,侯刚本来也是死罪,是江阳王元乂保下他发配秦州为兵,而且侯刚也和江阳王元乂有亲。
其次,这一次秦州造反,就是因为被杀的秦州刺史李彦盘剥太狠,李彦是清河王元怿力保的人,他能够在秦州如此张狂,也是清河王在背后撑腰。
朝中最大的两个派系,分别都在这次关中叛乱中负有责任,胡太后也不知道要信任谁,委派谁推荐的将领去关中平叛。
江阳王和清河王都罕见的保持沉默,放任门下省内各自的小弟争吵。
但是胡太后再傻,也知道这次的平叛刻不容缓。
这次侯刚的叛乱,和大乘教不同,他打出的口号动摇了胡太后的执政根基。
清君侧,还政皇帝!
胡太后现在最后悔的事情,就是当时耳根子软赦免了侯刚,就应该将家子逆贼全部处死!
随着小皇帝的逐渐长大,胡太后的执政基础在不断的削弱。
胡太后和小皇帝本身就没有太多的亲情,而随着小皇帝长大,失去权力的恐惧也在胡太后心中蔓延。
其实胡太后自己也明白这一点,所以她的行为才更加恣意妄为,只想要尽可能的享受欢愉的时光。
随着小皇帝长大,也有越来越多的大臣试图投机在小皇帝身上,朝堂下已经涌起了还政的暗潮。
所以侯刚的口号可以说是相当致命,这也是洛阳最快时间就封锁了关中叛乱消息,想要尽快出兵平叛的原因。
一旦真的让侯刚闹大了,朝廷中也会响应他的檄文,逼迫胡太后退位的。
但是消息不可能封锁太久,胡太后必须要尽快决定平叛人选。
实在是烦了门下省官员的争执,胡太后终于说道:
“清河王,江阳王。”
“臣在,臣在。”
“你们二人各自推荐一名平叛主帅,两日后再共议主帅人选。”
——
陈留公主府中,【普通的女闻报司使】并没有随从陈留公主离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