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乱!
和秦州叛军的选择只能是梁州一样,苏泽的选择也只能是梁州。
军议确定了战略方向后,苏泽的军府开始全力运转,武器装备战马被分配下去,粮草也被运送到前线。
——
华阴城内,北魏西讨大行台中。
西道大都督萧宝夤高居上座,他的手下分列两旁,泾渭分明。
左手边是萧宝夤行台掌书记柳楷为首的关东派,这些大部分都是谋臣,但是一身武将打扮的崔延伯高居上席,他的座次仅次于萧宝夤,是在场官职最高的一人。
右手边则是关西派,自从苏亮走了之后,关西派没有了领头人物,更是被关东派压下了声音。
但是他们是地头蛇,萧宝夤还是需要依靠这些关西派来组织各地义军,筹备粮草后勤,打探情报之类的,所以也不能完全忽视他们的声音。
从萧宝夤进入华州以来,两派的斗争愈演愈烈,如今已经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
关东派提出的建议,关西派就会激烈的反对,反之亦然。
搞得萧宝夤都不愿意开大会,平日里都是和少数几个幕僚商议商定事情。
可是这么做,反而又让两派都不满了,双方都觉得是对方进了谗言。
今天萧宝夤也是不得不开会了。
因为今天是讨论的接下来的平叛战略,如果达不成共识,这仗就不要打了。
不过幸运的是,摆在萧宝夤面前的路只有两条。
一条就是崔延伯主张的,出兵攻打雍城,收复岐州。
另一条则是当年苏亮和羊侃推动的,请萧宝夤大军从褒斜道入梁州,支援傅竖眼的军队稳固梁州。
幸运的是,推动第二条的苏亮和羊侃都不在了,关东和关西派在这一点上达成了艰难的共识,出兵雍州支援陈仓,伺机收回雍城。
但是这也就是为数不多的共识了,双方又开始为了先锋大将的人选开始了激烈的争吵。
关东派认为,应该以崔延伯为将,崔延伯是岐州刺史,熟悉岐州的事务。
但是关西派则认为,崔延伯在岐州吃了败仗,在岐州名望也不高,应该以现任雍州刺史元修义为先锋大将。
双方争论不休,搞得萧宝夤都快要精神衰弱了,最后他还是拍板,以崔延伯为先锋大将,带领大军三万支援陈仓,伺机收复雍城。
萧宝夤则带领剩余的军队进驻长安以西的武功,支援崔延伯的行动,一旦取得进展就立刻收复岐州。
这样的结果,终于得到了关东和关西派的支持。
关东派需要军功,进入关中以来他们寸功未立,朝堂上已经有很多弹劾的声音了,萧宝夤也承受了太大的压力。
关西派则需要萧宝夤的大军尽快出动,保护他们的家园,那些秦州地区的士族子弟,则更加的急切,他们的老家被叛军给占领了。
就这样,时间终于来到了神龟三年四月。
萧宝夤大军终于从华州开动,浩浩荡荡的进入雍州,准备攻打屯兵雍城的莫折天生。
莫折大堤下令给儿子莫折天生,要求他死守雍城,继续围困陈仓。
莫折大堤自己亲自带领三万流民军,再加上裹挟进流民军的炮灰四万人,号称四十万大军,沿着西汉水进入徽成盆地,他大军的目标是进入武兴,攻打汉中盆地门户重镇沔县。
整个关陇地区再起烽烟!
——
洛阳。
这段时间,江阳王元乂很烦。
自从萧宝夤出征后,一直都没有战果,现在关中狼烟四起,萧宝夤又是自己推荐的主帅,朝堂上对江阳王弹劾的奏章越来越多。
就连胡太后都连续召见元乂,询问关中战事进展。
元乂也没办法,他的使者多次前往关中,催促萧宝夤出兵,但按照萧宝夤的说法,关中形势复杂,就算是出兵也不可能立刻就有战果。
不过元乂的烦心事还不止这一件。
这件事是清河王复宠了!
去年胡太后宠信骠骑大将军李崇之子李神轨,清河王已经被冷落。
可没想到,胡太后似乎还是对小叔子元怿更长情一些,在短暂换了口味之后,最后还是觉得元怿更贴心。
于是正好遇到了相州刺史出缺,胡太后将李神轨任命为相州刺史后,就将他打发出洛阳,重新开始频繁召见清河王元怿入宫。
清河王复宠之后,元乂感受到了危机。
这次复宠,让胡太后对元怿更加信任,不仅仅增加了他的封邑,又将门下省完全交付给清河王。
如今控制了门下省后,元怿对于元乂党羽的提议一概不批,吏部尚书崔亮则把持朝堂人事权,将江阳王元乂的党羽陆续贬谪出洛。
今天是元乂和大长秋刘腾密议的日子,烛影下,两人谈起了宫中的情况。
刘腾端着茶碗说道:
“太后这几日每天都召清河王入宫,宫中有传言,说要让大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