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33章 科比(2 / 3)  单机南北朝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比,律和令本将军没办法改变,但是所用科条,是各州勘定给刀笔吏参考的。”

    “所以,等完善军法后,请君义协助修订本朝科条。”

    这下子连封述彻底震惊了。

    从科条入手修改律法,这是封述在清河王府就想过要做的事情。

    没想到在清河王府没做成的事情,竟然可以在苏泽这里完成?

    律是根本律法,等同于国家宪法,都是一些形而上的内容。

    令是朝堂颁布的各种敕令,这些差不多等于后世的各种行政法令,是独属于皇权的最高司法权力。

    科,就是科条或事条,也即是具体的法令条文。

    令的数量一般也就几百条,但是历朝历代的科条就太多了。

    比如汉律也就三百多条律令,但是科条就数不胜数了。

    而比,就是经典司法判例,那数量就更恐怖了,仅仅董仲舒所著的《春秋决事比》,就有232条经典判例。

    正是因为科比太多了,有一些科比甚至是彼此矛盾的。

    这样一大坨屎山代码,等到北魏律法体系全盘吸收后,刀笔吏能够通过这些科和比,操弄司法,残害百姓,帮助豪强脱罪。

    苏泽说道:

    “我认为,首先是要修订科条,简化国朝的科条,分门别类,剔除不适合本朝,含糊不清,过于严苛的科条。”

    “其次就是‘滥比’的问题,本朝用的决事比太多了。“

    “诚然,前世之事,后事之师,但是滥用决事比,会有人通过专门研究这些浩繁的律法获利,也会造成律令科无法执行的问题。”

    “一事一比,会耗费太多的司法资源,不利于快速解决积压的案件。”

    “所以我认为,以后除了极重的死罪外,禁止用决事比来作为判决依据。”

    “我也准备在军府下设置一个刑律司马的职位,以后三州一郡的死罪案件,都要呈送到刑律司马面前复核,再勾决后执行。”

    “君义,你以为如何?”

    这下子,在场的苏亮和封述都呆住了。

    苏亮惊讶的是,苏泽从没有表现过自己在律法上的才能,可是这一套组合拳可以说是相当厉害了,完全绕过了律令这两个难以撼动的根本大法,仅仅是通过修订科条,废除滥比,就起到匡正司法的目的。

    妙啊!

    难道这个世界上真的有天才?

    其实苏泽也不是什么律法天才,他不是用借用了“后人的智慧”。

    在苏泽穿越前的历史时间线上,北齐律脱胎于《麟趾格》。

    格,就是科。

    主持修订《麟趾格》,就是高欢的世子高澄。

    修订《麟趾格》的时候,高家还没有代魏,所以无法以修律和下达敕令的方式整顿律法体系。

    高澄用的办法,就是从科条入手,通过修订具体的司法解释,达到修订律法的效果。

    后来高氏代魏后,就以《麟趾格》为基础颁布了《北齐律》。

    而在历史上,具体负责修订《麟趾格》的,也是封述。

    封述激动的全身颤抖起来,以科代律令,这本来就是他所设想的司法改革方向。

    他向清河王所献的《十科条》,就是对十种大罪的科条整理,也是封述的心血所在。

    这时候封述已经不再犹豫,直接掏出自己编写的《十科条》,交给苏泽说道:

    “主公,这是属下所编写的《十科条》,请主公过目。”

    苏泽接过了封述递上来的《十科条》,果然这是封述的心血,所列的科条都是非常适宜现在的社会现状的。

    苏泽大喜道:

    “君义,我准备拜你为刑律司马,先是军职,等伱修订了军法后,再征辟你为朝廷正员,如何?”

    任何一个体系中,最忌讳的就是后来的人被超格提拔。

    苏泽麾下立下战功的军官还没有得授朝廷正品官职,如果提拔一个才来投靠的封述,那就是将封述推到风口浪尖,也会寒了下面将士的心。

    先让封述做出一点成绩出来,然后再根据他的功劳晋升他,才能让其他属下心服口服。

    封述也明白这个道理,他能够在苏泽这边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他已经很满足了,当场就向苏泽拜倒,算是明确了主公和属臣的名份。

    ——

    正光元年,九月初。

    萧宝夤终于得到了好消息,屯兵在陈仓的莫折天生退兵了!

    得到了这个消息后,萧宝夤又怕和崔延伯一样被叛军埋伏,小心翼翼的派遣手下查探,等到莫折天生从容的将雍州西部的百姓都抢回了岐州,萧宝夤的军队才慢腾腾的开进了陈仓。

    陈仓被抢劫一空,城池被毁,但是好歹是回到了官军手中。

    萧宝夤虽然没有击败一兵一卒就夺回了废墟一样的陈仓,当时并不妨碍他让手下写一篇数千字的报捷文书,火速送往洛阳。

    众人喜气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