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说道:
“和尚没有其他劝告,唯有一个忠字。”
“忠?忠?”
中年贵族思考了一会儿,下令让辩机离开这座小寺。
等到辩机走到半山腰上,听到了寺院那边的喊杀声,就知道自己猜的果然没错,这个中年贵族是从洛阳逃出来的,为了掩藏踪迹开始杀人了。
辩机口诵佛号,再次回看洛阳城内,也不知道多少百姓因为这场政变遭遇池鱼之殃。
等到辩机匆忙离开后,中年贵族的手下已经杀光了这座小寺院中的僧人。
他坐在佛堂中,亲信上前问道:
“奚将军,我们去哪里?”
这个中年人名叫奚毅,和奚康生同样是北魏甲姓高门的奚氏,官拜直斋将军。
直斋将军和直阁将军一样,都是皇帝身边护卫的禁卫武官,奚毅其实和奚康生也是只是同族,但是被奚康生父子拉拢参与了政变。
但是在政变前,奚毅察觉到了不对劲,没有出现在当日的宣光殿中。
紧接着政变失败的消息传出,奚毅就立刻带着亲信家人逃出了洛阳城。
原本奚毅是准备逃亡南朝的,这种事情在南北朝时期常有,但是刚刚辩机的预言让他放弃了这个打算。
不能靠近水,要去南朝肯定要渡过长江,那就不是遇到水了吗?
不去南朝,奚毅想了一圈,对着亲信说道:“去北面,去秀容川。”
奚毅想到了自己的表弟尔朱荣,他们家族世代为秀荣的领民酋长,自己去了秀容肯定不会被出卖给朝廷。
亲信有些不解,其实尔朱荣早就拉拢过奚毅,但是奚毅不喜欢这个投靠元乂的表弟。
没想到奚毅竟然因为辩机的一句话,转而逃向北面的秀荣。
而辩机在逃亡的途中,也得到了苏泽的新委托——逃亡南梁。
想到南梁崇尚佛法,梁武帝对于僧人的优厚待遇,辩即加快脚步,向着南梁首都建康而去。
——
广州港。
此时的广州,是繁荣的海港城市。
广州的海港,是当年东晋名臣陶侃被贬谪到这里修建的,修建完成后就成了整个东南亚海洋贸易的中心。
其中一个证据就是,当年曾经东渡天竺取经的东晋名僧法显,他是从丝绸之路从西域进入的天竺,但是最后法显是从狮子国(孟加拉)乘坐大船回国的。
法显乘坐的这条船目的地就是当时东南亚地区最大的港口广州,只是船遇到了风浪,被吹到了青州(山东)。
法显65岁出游,前后共走了三十余国,历经十三年,回到祖国时已经七十八岁了。
而法显取经的故事,不仅仅在整个中原广为传播,在他取经路上的国家中也很有影响力,留下了中原僧人来天竺求经的故事。
今天这艘停靠在广州港的船上,就有一名身穿袈裟的南天竺僧人。
在法显游历天竺的时候,就已经记录下天竺佛法衰颓的趋势了。
法显远赴天竺的旅行经过——《佛国记》中,就记录了当时很多佛教圣地都已经被印度教徒占据。
法显返回中土的时候,乘坐的大船就是印度教徒占据多数,当时海上遇到风浪,就因为法显携带了大量的佛像和佛经,差点被这些印度教徒扔下海。
而此时中原地区对于佛法的尊崇,也让天竺尼泊尔等地的高僧,都开始反向取经,将自己的学说带往中原。
这名南天竺僧人历经千辛万苦,经历了海上风浪来到广州,就是为了传播他的佛法。
这名僧人名叫达摩菩提,刚刚下船就被请到了广州的刺史府内。
因为萧衍崇尚佛法,所以下令南朝港口遇到从天竺来的僧人,都要礼送到建康。
广州刺史萧昂,是梁武帝萧衍的堂弟,他自己也很崇尚佛法,对于僧人很尊重。
所以听说船上有南天竺来的僧人后,萧昂就立刻放下公事,匆忙来见到了达摩。
两人交谈一番后,萧昂更加激动,确定这个达摩是有道高僧。
他连忙对达摩说道:
“我大梁至尊最崇尚佛法,本王现在就送大师前往建康,若是能得到至尊的青睐,大师来中土弘法的大愿就能达成了!”
达摩菩提双手合十,却没有表露出太多的兴奋。
达摩菩提在南印度的时候,就已经是受到国家供奉的高僧了,他出家前就是国王的儿子,用印度教徒的说法就是婆罗门。
达摩来中土,除了弘法的心愿之外,最重要的就是求道了。
他在船上的时候也听说,如今中土分为南北,达摩决定先去见一见这位南朝至尊,再考虑要不要继续向北,去法显心心念念的佛都洛阳看看。
——
与此同时,在梁州南郑城内,苏泽也见到了从关中来的客人们。
这时候就体现出苏氏兄弟的作用了。
作为武功苏氏的“头牌”,苏氏兄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