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看着苏泽,难道将军这次不让自己出征了?
一想到之类,侯景就捉耳挠腮。
他的好友慕容绍宗带兵去了高平郡,和高平郡守于谨打了好几场仗了,虽然大部分都是高平郡内平叛的小仗,但是好歹也开荤了不是?
可自己从讨灭汉中杨家后,一直都在军营闲着,如今因为骑马太少,大腿上的肉都长起来了,用苏军师说的就是“髀肉复生”,再这么下去侯景感觉自己都要闷发霉了。
看到侯景捉耳挠腮的样子,苏泽心中也是一笑,他故意顿了顿说道:
“侯景。”
“末将在!”
“你领本部兵马,再加武兴的白马骑兵,屯兵南江。”
侯景抬起头,去南江?
他疑惑的看着苏泽,却不敢问出来,只能老老实实的接受了军令。
等到侯景领了军令,苏泽才问道:
“是不是疑惑,为什么派你去南江?”
侯景捉耳挠腮了一会儿说道:
“猜到一点,将军是认为南梁会动手?”
苏泽大悦道:
“你这猴子,兵法上算是登堂入室了!”
众将士纷纷哈哈大笑起来。
韦孝宽站在身后,也跟着露出笑容,从这场简单的军议,就能看出苏泽治兵的段位了。
宽严相济,嬉笑怒骂拿捏自如,这要比萧宝夤强上好几个档次了。
韦孝宽注意到,一旦苏泽下达军令,就连最桀骜的侯景也不敢置喙,都是先将军令领下来。
不要小看这点,在萧宝夤军帐中,萧宝夤就没办法和苏泽这样令行禁止,他的威望无法强迫让将领心甘情愿的领命,所以萧宝夤都会先让自己的亲信提出一个提案,然后众人再根据这个提案争吵,最后萧宝夤再出场定下来。
这样的议事效率非常低效,期间也有无数扯皮利益交换的过程。
但是在苏泽这里,每次都是苏泽定下来,然后再向众人解释战略意图。
这大概就是曹操和孙权的区别。
曹操领兵,部将都是他的嫡系,士兵都是他练的,所以曹操用兵基本上都是一言堂。
孙权作战,就连赤壁之战这种关系到生死存亡的战争,都要和手下扯皮很久,最后还要靠着联合刘备一方来压服江东的豪族坚定了对抗曹操的决心。
韦孝宽感慨,这世界上的事情,要么是先易后难,要么就是先难后易。
在苏泽起家的时候,不知道花费了多少力气练兵训将,才有如今这种如若臂使的威望。
而萧宝夤轻易就能聚集大军,调动整个关西的资源,但是对军队的掌控浮于表面。
韦孝宽更加觉得,投靠苏泽是明智的选择。
苏泽对着侯景说道:
“南梁的益州刺史萧伟,一直都有攻取汉中的志向,不可能放过这个机会的。”
“等到春耕结束,南江必有一战。”
听到苏泽这么判断,侯景立刻兴奋起来。
苏泽精于庙算,这是军中所有人都知道的事情。
打仗至今,苏泽可以说是算无遗策,这种信任贯穿于所有追随苏泽的将领心里,让他们不会怀疑苏泽的“预测”。
既然苏将军说南梁军队会行动攻打南江,那留在南江肯定有仗打。
侯景安心的领命退下,这场决定苏泽这个集团今年战略的会议就这样结束了。
高效到让韦孝宽觉得不可思议!
——
与此同时,萧宝夤的帐中,为了接下来如何作战,萧宝夤麾下争吵不休。
萧宝夤让关东士人首领柳楷,带领关西的军队攻打岐州治城雍城。
可结果是柳楷带兵磕磕碰碰,等他沿着渭水来到陈仓附近,准备修整好了北上攻打雍城的时候,就接到了泾州全境也跟着造反的消息。
果不其然,萧宝夤的军令随之而来,让柳楷停止进军,驻军于陈仓附近等待行台进一步的命令。
关于雍城打不打了,萧宝夤麾下又是两派意见。
在出兵前,关西士人都反对主动出击,攻打雍城,因为领兵的柳楷是关东人,但是要上阵杀敌的是关西子弟兵。
他们更愿意在雍州建立防线死守,而不是用自己子弟的血给关东人建立军功。
这次争吵反过来了。
反而是关西士人主战,关东士人主张撤退。
关西士人认为,虽然泾州叛乱的,但是莫折天生的主力还在秦州,现在是攻打雍城的千载难逢机会。
如果占领雍城,那么雍城和陈仓,就堵住陇西高原下山的出口,封锁住了秦州和岐州叛军,那官军就不用在秦川平原上和叛军作战了。
但是关东士人则认为,秦州叛军在梁州和陇西损兵折将,现在反而不是最大的威胁。
泾州叛军声势浩大,打出真王口号,已经开始攻打华州。
若是华州丢失,那大军就会失去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