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62章 自己的“秀荣川”(2 / 3)  单机南北朝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倒在封夫人的石榴裙下,但是他毕竟曾经对可汗之位有过野心,是不能完全信任的外人。

    掌握一支完全忠于自己的王帐骑兵,才是寿阳公主能够坐稳可贺敦位置的关键。

    甚至寿阳公主都要感谢这场白灾,如果不是这场白灾,上哪里招募这么多没有部族的青壮人口。

    而这一次的白灾对于草原各部也要是灭顶之灾,柔然高车人也都遭遇了巨大的损失。

    这对于寿阳公主来说也是一件好事。

    草原各部将更多的目光放在了生存上,暂时也不会有人跳出来和她争夺可汗的权利。

    与此同时,和牧场有关的争端也多了起来。

    按照苏泽的设计,关于牧场的争端都是要交给草原大会来仲裁的。

    但是草原大会一年可能才办一次,而牧场的摩擦时时刻刻都有,寿阳公主敏锐的接下了这个“费力不讨好”的工作,负责调解平定各部的争端。

    寿阳公主秉持着客观中立的态度,通过几次公正的裁决建立了威望,拉拢了一些被大部族欺压的中小部族。

    一名侍女进入帐篷,向寿阳公主递上了代表紧急军情的蜡丸。

    看完了蜡丸中的字条,寿阳公主呆立半天,才将字条交给封夫人。

    寿阳公主走出帐篷,看着漫天的星光,远眺故国的方向,喃喃说道:“果然和他是说的那样,六镇乱了。”

    ——

    “六镇必乱!”

    苏泽已经从系统那边知道了六镇起义的消息,这个判断纯粹就是“先射箭后画靶”。

    但是苏泽还是要将这个事实给“预断”出来,给集团内部打预防针,并且让众人群策群力如何应对。

    听着苏泽的判断,苏亮皱眉,苏绰一副习惯了的样子,韦孝宽则是一脸的惊讶。

    “不仅仅是必乱,而且六镇起事就是这几个月的事情,一旦发动就会席卷六镇,引燃整个北境的战火!”

    苏泽斩钉截铁的说道。

    苏绰已经习惯了,从苏泽在洛阳求学的时候,就经常当着郦道元的面说这些话。

    跟随李崇北征回来之后,他更是天天散布“六镇威胁论”,笃定六镇必定叛乱。

    自己这位师兄,不提六镇的事情才是稀奇的。

    韦孝宽毕竟年轻,他虽然是神童,但从小就生活在关中,并不了解六镇的事情。

    他惊讶在于,苏泽给他的印象是一向老谋神算的,他沉稳善谋,总是会做出多个准备,很少会如此笃定的判断一件事情。

    而这一次苏泽召开这场亲信幕僚的会议,竟然是为了讨论千里之外六镇的局势?

    韦孝宽的思路有些跟不上。

    只有苏亮说道:

    “将军是认为这场白灾,会让六镇叛乱吗?”

    苏泽赞许的点头,苏亮认真的问道:

    “六镇真的到了这样的时候了?”

    苏泽点点头。

    在他穿越前的历史时间线上,六镇起义是要晚两年的,也就是正光四年爆发的。

    在历史课本上,六镇起义的原因是六镇被北魏朝堂边缘化,六镇人失去了上升空间而积攒怨气,再加上灾年赈灾不及时,最后导致的六镇起义。

    而实际上,六镇起义从来都是一个最简单的生存问题。

    六镇人是活不下去才起义的。

    在苏泽穿越前的历史时间线上,六镇起义前还发生了两件事。

    第一件事,是在六镇起义前,阿那圭遂为柔然部众迎还漠北。北魏曾赠以各种兵器、衣物、马驼、牛、羊并粟二十万石,又赠田种万石。

    柔然人是六镇的生死敌人,北魏朝廷对六镇斤斤计较,对柔然慷慨大方,这场北魏版的“宁赠友邦,不于家奴”,这件事让六镇军民寒心。

    第二件事,是阿那圭拿到了粮食后,继续劫掠六镇,北魏朝堂派遣李崇追击,但是李崇的禁军到了六镇吃空了军粮后,连长城都没出,就直接班师回朝了,还向朝堂报捷。

    这次无功而返,也消耗了六镇大量的物资,李崇的禁军在六镇杀良冒功,又造成血腥动乱。

    但是在苏泽的参与下,两件事没有发生。

    阿那圭已经被苏泽杀了,现在柔然人在寿阳公主控制下,并没有侵略六镇。

    但也是因为苏泽的参与,原本持续好几年的六镇动乱,以李崇征讨柔然大获全胜告终,六镇人口没有和历史上那样,在几年的持续天灾人祸中遭遇巨大的损失。

    在白灾之前,这个时间线上的六镇人口,要远多于苏泽改变历史之前。

    所以这场白灾,导致的粮食危机要比历史上还要严重,吃不下去饭的六镇人,只能跟随破六韩拔陵造反了。

    正如黄巾起义,明末闯王起义一样,这些起义前,史书上都有一句“岁大饥,人相食”,老百姓都是活不下去才会造反的。

    苏泽说道:

    “上次我随骠骑大将军去六镇,六镇人口已经超过百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